记载明代卫青的史料,大部分来自于《明史·列传第六十三》。
卫青其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而是来自于松江华亭,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地区。
他曾经是山东的都指挥使,大明朝赫赫有名的抗倭英雄,几乎可以和戚继光齐名。
正是因为《明史》中对卫青有如此高的定位,他又在五斗的老家抗倭保民,所以五斗才拿出点时间来,深怀感激之情,阅读和卫青有关的史料,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五斗是知道的,也对他非常钦佩。
可这个卫青么,怎么说呢……
史料中对于戚继光抗倭中采用的战术,武器,兵法等等,记载的非常清楚。乃至参加了什么战役,杀伤多少倭寇,也都做了或多或少的介绍。
《明史·列传第六十三》中对于卫青生平记载约有五百多字(包括标点符号),但对于他抗倭的英雄事迹却只有十一个字。
改山东备倭。
青还备倭海上。
在记录卫青生平的五百多字中,用了足足三四百字,大篇幅记录的是他如何英明神武,镇压屠杀山东的唐赛儿起义军。
卫青也正是因为镇压屠杀唐赛儿起义军立下大功,所以才被提拔担任山东都指挥使的要职。
历史上的唐赛儿起义是确确实实的官逼民反,是明政府当时对山东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的必然结果。
元末农民起义,山东就是主战场之一。当地民众是韩林儿起义军的重要支持者,山东的民生经济因此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朱棣起兵谋反篡位,山东地区的民生经济再次受到破坏;卫青因为拥立朱棣有功,升任都指挥佥事。
因为山东人民没有旗帜鲜明地拥护朱棣谋反篡位,胜利后的朱棣对山东地区采取了明显的歧视政策。朱棣要修北京城,山东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异常苛重。
水灾、旱灾、蝗灾……
山东的劳苦大众早已经民不聊生,巾帼英雄唐赛儿一呼百应,这才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
对于《明史·列传第六十三》中的一段话,五斗尤其感到不解。
海滨人思之,请于朝,立祠以祀。
这么说来,卫青去世之后,山东人民还非常感念他的恩德,主动请大明朝廷为他立祠庙祭祀。
五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但毕竟也是山东出身,却对此事一无所知。
在山东,纪念巾帼英雄唐赛儿的塑像,碑刻等等,五斗倒是见过不少。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唐赛儿的民间形象已经由“起义军领袖和巾帼英雄”慢慢转变为“仙姑下凡”,在民间颇有名声。
可山东祭祀卫青的庙宇,五斗真心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各位条友,如果您知道山东哪里有祭祀卫青的庙宇,麻烦告诉五斗一声,五斗感激不尽。
如果有卫青抗击倭寇的具体英雄事迹,那就更好不过了。
因为只有这些抗倭保民的英雄事迹,(像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般),才能配得上《明史》中对他的伟大定位啊。
你们说是不是?
五斗出品,只做原创,有理有据,欢迎关注@五斗侃史论今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参考资料:《明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明代山东的卫青,真如《明史》所言,是抵御倭寇的伟大英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