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知名画家:顾恺之,点上一只眼,换来100万

中国的绘画艺术,起源很早,从半坡出土的彩陶开始,就已经有简单的绘画艺术,但这些作者却从未留下名字,这在中国古代很常见,就像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汉字一样,我猜类似于这些现在看来伟大且美好的文化,在当时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或者一代又一代逐步演化而来,直到民间积累足够时,由某一人整理发挥而成,所以,实际上不署名的才是真正的前辈。

在有史可查的范围内,中国绘画领域留下名字的第一个人,是三国时期曹不兴,但他没留下什么作品,今天我们只好谈另外一人,他叫顾恺之,一个非常有才,还极为有趣的人。

顾恺之,无锡人,生在东晋时期,名副其实的官N代,从小天资聪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后人对他的称号,实在太多,如:才绝、画绝、痴绝等等,但我以为还是“顾虎头”这个称呼,亲切得多,他和书法大师王羲之差不多生在一个时代,适逢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很奇怪,文学艺术这东西,偏偏在乱世多大成者,比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得到极大发扬。

当然,魏晋名仕至今都令人羡慕,喝酒论诗,大胆狂妄,据说曹操时期,全国粮食大半拿来酿酒了,曹操不得已,只好下了禁酒令,可见那个时期的文人墨客真是潇洒得很,顾恺之就经常喜欢画那个时期的文化名人,有一次,别人请他画扇面,画的是魏晋名人嵇康和阮籍,但他不画眼珠,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珠呢?他说:“不能画,要画上眼珠,他们活了,我怎么说得过他们”,这是后来人们的传说,但足以说明他的画作传神,尤其善于画眼睛。他曾经画一只眼珠,价值超过百万。

据说南京(当时叫建康)的瓦官寺,要筹笔钱修修整整,寺庙主持向当时的贵族们伸手,大家都不太给面子,搞了半天,没什么收获,顾恺之听说后,夸下海口,说他捐100万,大家都不信,因为他没那么多钱,但主持大师看他讲得胸有成竹,也着实高兴,顾恺之说:“你们把寺院里的一面墙刷洁白,弄平整,待我闭关一月,100万钱就来了。”一个月后,一副《维摩诘居士像》就完成了,只差一只眼珠,顾恺之出关后,邀请圈子的好友喝酒,顺道宣传了一下他的想法,他计划用寺院画的那幅画,搞一个开光点睛活动,现场募捐,邀请贵族大亨们前来观赏,要知道,那年月,大家凑热闹的热情很高,尤其是有钱人的圈子。

这天,寺门大开,他规定现场观看他点睛的人,捐10万,第二天来看画的人5万,第三天随意(这个营销策略真好),第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现场开光点睛,纷纷前来,顾恺之当着大家的面,轻轻一点,整幅画“活”了,这些人捐了钱,又回去大肆宣扬不了得,顾恺之作画水平很高,尤其是点睛,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闻讯赶来,实际上100万钱,早就够了,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实写照。

以上这些不过是些趣事,完全不能代表顾大师的真实水平,他给后人留下的代表作,我想很多人是听说过的,那就是《洛神赋图卷》,灵感来自另一位贵族曹植的《洛神赋》,话说顾恺之看到《洛神赋》灵感突发,挥毫而成《洛神赋图卷》,千古名画,爱好书画的乾隆,可是见多识广,当他看到这幅画时,也不得不拍案叫绝,即可挥毫写下“妙如毫颠”来赞美。

我是不懂画的,这幅画也没机会亲眼见识一下,只在电脑端使劲看了看,但毕竟太小,清晰度也不够,实在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但这并不妨碍我脑补一下,在同一副画里面,洛神和曹植多次同时出现,也就是说需要多个场景与之配合,各场景既要和谐统一连贯,又要人物表情灵活生动,主旨形成一种和谐的流动形态,这太难了,就脑补也很难,何况是要画出来呢?所以,这只能归结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除了《洛神赋图卷》,顾恺之还有诸多作品,最著名的要数《女史箴图卷》,主要内容是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女形象,反应了那个时代妇女的生活情景,画面配文字的形式,文字作为说明,有一定的劝诫性质,这幅画与洛神赋相比较,是“正经”画,被后人称之为“后宫教科书”,但事过千年,很多人面对这幅画面的时,根本来不及去看训诫,因为画面本身实在太美。

后记,最近一年来,看的历史书籍超过这些年读过的所有书的总和,中国名副其实的是一个历史大国,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长期领先,这是先辈们留给后辈的宝贵遗产,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深感惭愧,在遥远的古代,他们尚且能创造如此灿烂的文化,今天的我们得加倍努力,中国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而这复兴肯定是包括文化的复兴,所以,多读书,读好书,与大家共勉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中国第一个知名画家:顾恺之,点上一只眼,换来100万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