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家庭培养出千古名相?王安石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山哥看人

俗话说: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但是王安石的这个王,却不是一般的王,传说他们是太原王氏,一个出了无数厉害人物的家族。帮助秦始皇灭六国的大将王翦,用貂蝉的美人计除去董卓的王允,唐朝的王维,王羲之都出自这个太原王氏。

由于历史比较悠久,历代皇帝也有这种牵强附会的认祖归宗,是否真正的是一个家族的传人,我们不得而知了。历史记载最近的是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一个关系离得不远,应该攀附的可能性会低很多。他的祖父活了77岁高龄,生了四个儿子,一生都在做官,但是官当的都不怎么大。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其中的老大,在21岁是考中进士,也是一直在地方上做官,由于官阶不高和北宋的官僚制度,一直在各地流转的担任官职。好在宋朝文官待遇较好,王益有七个儿子,王益27岁在临川县任临江军判官时得到第三个儿子王安石。

1042年,王安石也是21岁考中进士,而且还是全国第四名。老王家在科举考试上肯定有什么秘笈,在这个时间前后,他们家出了七个进士,王安石的大哥,四弟,五弟,六弟,大儿子王雱都是进士,这样的成绩也难怪王氏家族这么繁荣昌盛了。

宋太祖本来是前朝的武将黄袍加身得了江山,后来又杯酒释兵权。他算是非常清楚武将和军队的情况了,宋朝当政的皇帝基本都是重文轻武。文官在当时的地位是比较高的。王安石在16岁随父赴京时就结识了好友曾巩,然后被引荐给当时文坛大家欧阳修。以当时的科举成绩和文坛名声,还有他本身的关系,肯定是可以在京城发展的。能够在京城发展肯定对以后的政治前途很有利。

王安石却没有留在京城,几次机会都申请去外地任职做实事。他先后做过淮南节度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常州知州。在各个地方为官期间也是政绩斐然。37岁调为度支判官进京述职写下《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至今都广为流传,因为长年在各地基层的工作见闻,对国家和朝廷提出了详细的问题点,和相应的改革方法。

作为大宋帝国的第四任皇帝,48岁的宋仁宗已经做了36年皇帝,虽然也很清楚这个国家的问题,但是前不久要范仲淹搞的“庆历新政”就好多人反对,结果草草收场。也许他已经有些麻木了吧。王安石的万言书也只能当一篇好文章看看罢了。

自己的理念得不到认可,王安石拒绝后续很多当个大官的机会,毅然到地方去当官,去基层做实事。等到宋仁宗后面的第二位皇帝宋神宗登基后,肯定了王安石的才能和方法,这个时候王安石作为宰相开始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也叫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被取消,后又恢复,王安石也被两次罢相,最后随着宋神宗的去世彻底被废除,王安石在第二年病逝与钟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怎样的家庭培养出千古名相?王安石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山哥看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