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古湖芙蓉山下,有故事的无锡大画家

【M先生的旅行人生】

无锡风俗重文好读,又不乏刚直之气,古来文人名士很多,在绘画方面无锡顾恺之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奠基人,而到元代,无锡又出现了一位顶级大画家倪瓒,各种中国古代十大画家的评选,倪瓒与顾恺之基本上都毫无悬念地能够入列,无锡一城能入选两位顶级大师,亦是难得的人文殊荣。

倪瓒的祖居在无锡市区东北方向的东北塘街道、芙蓉三路的北侧,背靠芙蓉山,现在能供游人凭吊参观的是倪瓒纪念馆和倪瓒墓。与纪念馆和墓塚在一起的是双刹贤寺,三者联结在一起,周围是翠林旷野,在闹市中显得比较独特。路边的大广场上有一座高高的倪瓒塑像,但见他持笔而立、凝视远方,仿佛在构思新的画作,在身后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画家的身形显得超然而凝重。纪念馆前有一座崭新的牌坊,上有董其昌的手迹“云林遗韵”四个金色大字,倪瓒是董其昌极为崇拜的前辈画家,董其昌认为倪瓒虽然与黄公望、吴镇和王蒙并称“元四家”,但倪瓒的绘画水平和地位要高于其他三人,而主要的依据就是倪瓒的画作没有一丝尘土味,在高雅脱俗的境界中已经达到了极致。

倪瓒号云林子,生活在元代到明朝初年,出生于富裕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本地的豪族,家里田园广布、富甲一方,虽然父亲在倪瓒幼年时就早早地过世,但长兄倪昭奎主持家务,丝毫没有影响到家庭的生活水平,倪昭奎是当时元朝道教中的上层人物,有多个御赐的真人封号,依靠家里的田产及道教势力,倪家的权势不减反增,兄长也将倪瓒照顾得极好,让他从小就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养炼出文艺方面的天赋和修养,为未来的大画家做好了知识铺垫和技能准备。

纪念馆在建筑群的最东侧,很可惜却是大门紧锁,无法进去了解他的详细生平和成就,在纪念馆与寺庙之间是倪瓒墓,墓园的铁门倒是大大开着,穿过长长的甬道,在墓园北端是朴素的坟冢,墓碑上简单地写着“元高士倪瓒之墓”。倪瓒未到30岁时兄长、母亲和恩师等人相继病故,家业逐渐衰落,从那时起他的画作趋向成熟大器,中年以后他纵情山水,常常游迹于江南各地而行踪不定,终于开创出前所未有的独特画风,他的画作疏淡恬雅、境界旷远,充满佛学空灵的古朴风貌,受到当世及后代人的极大推崇,在英国大不列颠百科丛书中他被列入了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墓园背靠着的芙蓉山曾是古代芙蓉湖中的名山,芙蓉湖是古代长江与太湖间的一个大湖,面积几乎接近于太湖的一半,在无锡境内的部分又被称作是“无锡湖”,当时的芙蓉山有数十米高,山上寺庙众多、殿宇林立,是芙蓉湖畔的一大胜景,可惜今天芙蓉湖已经消失不见,芙蓉山也只剩下一小块残丘,高度十米左右,几乎是完全被湮没在平野田畴中了。

昔年山下的倪氏祖宅如今也踪影全无,幸好近年来修复的倪瓒墓和纪念馆还能为我们留下画家的历史痕迹,他的生活印记虽然现在已经和他的作品一样极为疏淡,但历史上有关倪瓒的日常趣事却一直流传至今。

因为自小生活优渥和喜好文艺,据说云林先生养成了重度的洁癖习惯,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有一次朋友借宿他家,倪瓒担心朋友不讲卫生,晚上就时刻留意朋友的动静,听见朋友咳嗽吐纳更是难受得觉也睡不着,等朋友一离开就命仆人寻找朋友把痰吐在哪里,仆人实在寻不到,只好拿一片脏树叶胡乱交差,倪瓒厌恶地命仆人速速扔掉,并且是要走到离家三里远的地方才能丢弃。

又有一次,当时割据在苏州地区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派人送许多金钱来求画,倪瓒怒不可遏,撕碎了画布拒收金钱,不想他很快就在外出时遇到了张士信,不出所料云林先生被痛打一顿,事后人们问他为什么被打时一声不吭,倪瓒的回答是“一出声便俗”。由此可见倪瓒的爱洁成癖不仅仅是在生活习惯上,更体现在他的精神追求上,他的画作与其人格魅力相呼应,独立旷达、峻秀不媚,称之为“高士”,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芙蓉古湖芙蓉山下,有故事的无锡大画家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