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有个特别的组合,叫做“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是其中的领军人物,而当中有好几位都是他的学生。当初他们能够名声大噪,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携。
因此有网友说,希望自己能够穿越到宋朝,做一回欧阳修的学生,因为这样的老师难得一觅。
这就是一个“别人家的老师”。
那么,在欧阳修的学生里,谁是他最偏爱的呢?答案是:曾巩。
在一堆有才华的人中,何以偏偏是曾巩?这里有个特别的原因,还得先说说“十年十进士”的故事。
说到曾巩的家庭背景,虽然不是普通家庭,祖上也曾做官。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没有留下什么钱财。1047年,曾巩的父亲去世,他只好辍学回到家乡,等待他的将是一地鸡毛。
学业半途而废,而家中经济困顿,烦心事全都批发给他了。更要命的是,曾巩的家庭成员相当多,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后面有4个弟弟,9个妹妹。看这一串数字就够吓人的了。
年纪轻轻就被社会毒打,可曾巩并没有趴下,反而活得好好的。他孝顺继母,呵护弟弟妹妹长大成人。闲暇之余,还发奋读书。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下,曾巩的大家庭读书氛围超级好。
来看一组数据:宋仁宗嘉佑二年,曾巩考上进士的同年,弟弟曾牟、曾布和堂弟曾阜,还有两个妹夫一共6人同时中进士。之后几年,家族中又有4人考中进士,一门当中,十年考中十个进士,这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欧阳修钦佩曾巩的文章,更喜欢他的为人,对他另眼相待,以致于在一次考试中闹了一出大乌龙。
1057年,在考场上,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文章的语言质朴流畅,却说理透彻,入木三分。欧阳修一看就心花怒放,如此好文,非自己的学生曾巩莫属。
按常理这篇文章当之无愧得第一名,但这时欧阳修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给自己的学生打最高分,吃相会不会太难看?他终于忍痛割爱,给了个第二。结果等到试卷拆封,却看到一个陌生的名字——“苏轼”。
没错,正是那个日后占据中国文坛半壁江山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好在到礼部复试时,苏轼以《春秋对义》得了第一名。这多少能让欧阳修心里好受一点。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信,表示对老师的知遇之恩,并把之前写的文章给老师看,欧阳修看得拍案叫好。
他在给好友梅尧臣的信里给苏轼点赞,《与梅圣俞书》曾记录这么一句话:“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翻译一下就是,我欧阳修啊,读苏轼的文章,都滴汗了,很汗颜呐,我以后要离开他远一点,因为他甩我好几条街啊。
尽管苏轼颇有才华,可毕竟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但欧阳修已经是文坛领袖了,不惜黑自己,抬高学生,也只有这个可爱老夫子了。
有欧阳修的背书,苏轼在京城一飞冲天,红遍每个角落。他的每一篇新作面市,立刻会传遍京城,篇篇都是10万+爆款。
至于苏轼的父亲苏洵,欧阳修则更是功不可没了。
当初,苏洵带两个儿子赶考,自己跟在后面做服务工作,不是他不想考,而是不好意思父子一起考。因为在这之前,他两次都没考不中,他调侃自己:“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这下看到儿子“登科易”,后悔自己没报名,难道自己注定“如登天”?他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他找到欧阳修,让他给自己的文章提点意见。说是提意见,其实想被提携。果然,欧阳修慧眼识英雄,认为他有汉代贾谊的风范,这可了不得,欧阳修还亲自写了一篇《荐布衣苏洵状》上报宋仁宗,竭尽全力推荐他。
从那以后,不仅苏轼红了,连他的老爹“苏老大”也红了。
因为欧阳修爱惜人才,因而当时有一大批籍籍无名的小字辈脱颖而出,成为千里马。
但并不是每一匹千里马都对伯乐感恩戴德。比如: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当年王安石担任群牧官时,欧阳修跟他相识后,写诗称赞他,但王安石仗着自己有才华,表现出一脸的傲慢,但欧阳修胸襟开阔,一点也不介意。
不过欧阳修有个特点,对没有才华的人,则毫不手软,该得零分,绝不会给你1分。因此,到了放榜之时,那些没被录取的,尤其是写“太学体”的人,自以为水平很高却落榜,十分气愤,他们就上街闹事,甚至扬言:抓到欧阳修要臭揍他一顿。好在皇上非常信任欧阳修,没有让他们得逞。
其中有个人叫刘几,后来也成为欧阳修的学生。当初他也是写“太学体”的。但欧阳修认为这种文体不好,所以考试时专门盯住刘几,每次都给他零分。后来刘几改变文体,终于写出让欧阳修赞赏有加的文章。欧阳修觉得刘几是很好学的人,就收他为徒了。
欧阳修一生桃李满天下,说到他对人才的赞赏,有人曾用过一个词“激赏”,的确恰如其分。
跟一般人不同的是,欧阳修特别在乎后浪们的感受和评价。他晚年时,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的文章来修改。他的夫人看他年纪一大把,多次劝他“你这么大岁数,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先生骂,只怕后生笑。”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小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欧阳修:传说中别人家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