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灭六国怎么没有蒙恬?秦始皇:朕要的不是六国,是天下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终于统一天下,秦始皇所要的“天下”,并非只有“六国”,在南方,尚有百越之地,在北方,尚有强敌匈奴。

嬴政建立秦朝的过程中,蒙氏和王氏两族名将辈出,居功至伟。在《史记》中,司马迁认为王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是王翦,而蒙氏一族代表人物不是蒙骜或蒙武,而是蒙恬

按照史书记载,蒙恬的年龄应该比秦始皇嬴政稍大,最近播出的《大秦赋》中,蒙恬和其弟蒙毅是嬴政少年的玩伴,后来成为嬴政的贴身亲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嬴政亲政之后,蒙恬、王翦、王贲基本上成为嬴政最为倚重的三大名将。奇怪的是,在灭六国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王氏父子的“杰作”,却没有了蒙恬的戏份,蒙恬怎么突然消失了呢?

《史记·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云: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骜子曰武,武子曰恬……蒙恬弟毅。

这段话,把蒙氏一族的几个大人物几乎全部介绍完了。蒙恬的祖父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时期,蒙骜从齐国归秦,得到秦昭襄王重用,蒙骜帮秦国攻打韩、赵、魏三国,立下过赫赫战功,曾官至上将军。蒙骜去世后,他的儿子蒙武成为蒙氏一族的中坚力量。当年王翦率60万大军灭楚,点名要蒙武来做自己的副将,就是看中蒙氏在军中的威望。后来王翦和蒙武联手,用一年多的时间打败了楚国名将项燕,彻底灭楚。蒙骜、蒙武虽然厉害,但和蒙恬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从秦汉到隋唐,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大患,其中,以匈奴最为凶悍,三家分晋以来,赵国地处北方,承担了阻击匈奴的重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曾将匈奴打得满地找牙,但只要匈奴人缓过气来,他们又会卷土重来,这是游牧民族的特点之一。后来,赵国沿乌拉山修筑“赵长城”,在云中郡九原城(内蒙古境内)屯重兵防御匈奴,赵孝成王时期,名将李牧在北境戍守十余年,曾一举歼灭匈奴十万大军,打得匈奴单于丢盔弃甲,再不敢逼近赵境。

不得不说,李牧是抗击匈奴的良将,但也只是一味防守。然而,随着秦赵大战,李牧南撤保卫邯郸。公元前236年,北方的云中郡被秦国趁机占领,从此,秦国接管了防御匈奴的任务。

当时嬴政的主要精力都在灭六国上,由于没有多余的兵力对付匈奴,嬴政下令以守为主,而负责防守匈奴的悍将,就是蒙恬。这就是《大秦赋》后半部中,蒙恬突然消失的原因。

嬴政从灭韩到灭齐,一共经历了16年之久,这16年间,秦国大军向东和六国鏖战,唯有北方的蒙恬大军刺刀向北,在北境全面防守,任风雨飘摇,他岿然不动。因为在嬴政的战略中,蒙恬大军是秦国防御的本钱。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终于腾出手来处理另外两个大敌,《过秦论》云: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百越之地,虽然地形复杂,但实力稍弱,有王翦等老将坐镇,唾手可得。最麻烦的还是匈奴。匈奴人机动性太强,打得过则打,打不过则跑,而且草原广袤,若深入腹地,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撑。

为了攻打匈奴,嬴政准备了6年之久,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为大将,率军30万攻打匈奴,这一场大战,蒙恬精心谋划,计划周密,蒙恬的作战目的是:

第一,把入侵陇西河套地区和原赵国境内的匈奴人全部赶走;

第二,让贺兰山脉和狼山山脉以东的领土全都归于秦境。

第三,筑长城,作为长期防御的线状据点。

为此,蒙恬兵分两路,一路从上郡(山西绥德)出发,潜入河套北部;另一路从北地郡(甘肃庆阳)入萧关,进入河套以南。蒙恬先派小股兵力佯败,吸引匈奴主力来到河套,然后南北两路大军夹击,一举荡平河套地区。冬天之前,蒙恬率军南撤,待春天一到,蒙恬迅速挥军北上,一路大军攻打狼山,另一路大军攻入贺兰山,匈奴人处处遭遇秦军,处处兵败,胆怯不已,只得向北遁逃。蒙恬一路追赶,把匈奴人赶至北海地带(贝加尔湖)附近。此后数年,匈奴人提及蒙恬之名都不寒而栗,再不敢南下牧马。

蒙恬击败匈奴,靠的是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毅力,秦击匈奴的难度,不比王翦灭楚小。

关于蒙恬攻匈奴的辉煌,汉朝时期,汉昭帝曾如此评价:

“蒙公为秦,击走匈奴,若鸷鸟之追群雀!”

汉昭帝的意思是说,蒙恬追赶匈奴人,就像猛禽追赶麻雀一样。汉朝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基本上都沿用蒙恬的策略和思想。蒙恬可谓是华夏五千年,抗击匈奴成就最高者。

对嬴政来说,所谓天下,远不止吞并“六国”这么简单,北征匈奴,南取百越之后,才是嬴政想要的天下。

《史记·蒙恬列传》云: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蒙恬大胜之后,秦始皇对蒙氏一族更加宠信,后来,蒙恬又为秦始皇干了两件大事:

其一,修筑秦长城,《史记》记载: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万里长城对农耕民族的意义,笔者不言自明。

其二,修建直道,直道堪称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

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巉山堙谷,千八百里。

直道是用硬土夯实,千年不长草,堪称奇迹。到了明清时期,秦始皇的直道还在沿用。放眼中国史,能和直道路相媲美的,也只有京杭大运河了。

蒙恬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他的结局却是十分凄惨的。秦始皇死后,胡亥和赵高窃国,赐死蒙恬。蒙恬在自杀之前,仰天长叹说: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蒙恬的这句话值得推敲,他是说:从我祖父蒙骜开始,蒙氏三代人为大秦立下不世之功。蒙氏背后的军队多达30万,我虽然身在牢狱,但势力仍足以让大秦倾覆。但我死而守义,不敢辱没先人。

从蒙恬的遗言可知,蒙恬之死,虽然是赵高等人迫害,但还是他自己不想反抗。若蒙恬率部造反,大秦或许提前结束。也许,正是因为蒙恬有这个能力,秦二世才必须尽快诛杀蒙恬和蒙氏一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大秦赋》灭六国怎么没有蒙恬?秦始皇:朕要的不是六国,是天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