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其人其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在政治上、文学上皆负盛名。欧阳修是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他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此,其在《醉翁亭记》中称自己为“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字永叔,曾号醉翁,晚年别号六一居士。醉翁的称号来自于他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六一居士的称号来源于他自己的《六一居士传》,客人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人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职位官位呢?
宋代的翰林学士,日常工作以草拟诏令、备顾问献策为主。但在真正的政治生活中权利是很大的,不仅可以推举官员、差遣他职,同时还可以制礼作乐、编纂典籍等等,可以说渗透到了宋代政治文化中的诸多方面。
如果对翰林学士了解得不多,直觉上可能会认为是一种与文化文学有关的不怎么重要的官职,实际上此职虽都是由一些文化人来担任,但职责远不限于文化方面的事务,可以说是官位不小,地位尊贵。
参知政事者相当于副宰相,地位应该不低于今天的副总理。宋代的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参谋机构,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自然属于军职了,相当于今天的总参谋长,枢密副使即相当于副总参谋长。
所以,欧阳修以一代文学大儒闻名于世,可很多人不晓得他还曾经是个军人,而且是军中高官,若按今天相关制度,他最低也是个中将,很有可能是个上将。
与欧阳修相比,人家老范可是有实战经验的。范仲淹在西北边疆地区领过兵打过仗,那首著名的边塞词《渔家傲·秋思》就是他在西北军中写的。
欧阳修没有上过前线,可他的一个后生小辈,南宋虞允文却折腾出了一番大动静,放了一个大炮仗。
虞允文,一个文人,说他手无缚鸡之力,肯定是夸张,但要说他领兵打仗之前没有杀过一只鸡,个人觉得是完全有可能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介书生,却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大将风度,“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指挥三军大破南侵金军,击败金帝完颜亮,使“宋室转危为安”。在南宋军事史上在南宋抗击外来侵略宏伟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叶嘉莹先生认为,如果没有欧阳修,不但没有宋代六大家,也不会有包括韩愈、柳宗元在内的八大家,换句话说,这个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就不可能产生了。
欧阳修提倡古文,他担任主考官,试想一下,如果苏轼苏辙他们当年写的是骈文,估计名落孙山的可能很大。三苏之称可能也就不存在了。这只是个假设,并没有发生,事实上也不可能发生。欧阳修提倡古文运动,苏轼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正因为欧阳修提倡古文,而苏轼也很擅长古文,才有了历史上那段著名的师徒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且成就显著。他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更独撰《新五代史》。欧阳修在撰写《新五代史》时,感慨良多,写了两篇相关的文章《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宦者传论》。这两篇文章都收录于《古文观止》中。
欧阳修小时候很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为纪念父母亲而作的《泷冈阡表》一文中说:“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是母亲自力更生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教育长大的。
欧阳修虽少时不幸,但后来步入仕途,应该还算是比较顺利,官越做越大,政治文学史学诸方面成就卓著,道德文章流传后世,大名垂范千古。欧阳修去世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以六十六的年龄辞世,在当时也算是高寿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欧阳修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