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历史镜子”
他生于皇亲贵胄之家,他是风流多情的才子,也是清朝第一词人。他出身显贵,却视名利为粪土,视感情为生命。可以说,情困住了纳兰性德的一生,情也成就了纳兰性德的一生。
今日,就随小编一起走进这位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1
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出身显赫,在康熙时期,纳兰家族声名显赫,其煊赫程度不亚于东晋的王谢之家。
父亲是清朝权臣纳兰明珠,显赫一时。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和康熙的曾祖母是亲兄妹,所以纳兰性德和康熙算是表兄弟的关系。
纳兰皇亲贵胄出身,自幼便饱读诗书,对于骑马射箭一类的武术也是很擅长,文武兼修,他作为天子近臣,深受康熙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次随驾出巡。
如果你要问纳兰性德是怎样的形象?或许他就是拥有文艺范的郭靖乔峰令狐冲吧!
正儿八经的翩翩公子,货真价实的大内高手。
纳兰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他最擅长写词,二十岁出头便享誉文坛。
他的好友曹寅曾在诗作中写“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在当时纳兰就是词坛顶流。
纵然出身显贵,但纳兰交友从不问出身,他并没有在花团锦簇的环境里迷失自我,而是始终保持赤诚与坦荡,有一群意气相投、生死相许的好友对纳兰来说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纳兰与顾贞观的友情一直被坊间传为佳话。
顾贞观年长纳兰十八岁,曾入朝为官,后因厌倦官场倾轧,毅然辞官,回到江南过着江湖文人的生活。
纳兰与顾贞观见面后,相见恨晚,他知道顾贞观厌倦金碧辉煌的庸俗,喜好亲近自然。为了把顾贞观留在京城,纳兰在自己家中建造了几间柴房草屋,由此来表示他也期待像顾贞观一样,自由地行走于天地间。
纳兰的成名作,便是他22岁这年为顾贞观作的这首《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全词体现了纳兰对友情的坚定不悔,这种真诚,对于纳兰这种出身显贵的豪门公子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除了对友情的真挚,纳兰还给予朋友足够的信任。卢氏死后,他将自己的半生心血交给了顾贞观,请求顾贞观帮忙编印,遂成了之后的词集——《饮水集》。
曲高和寡,知音难求。纳兰之于顾贞观,正如子期之于伯牙,以至于后来纳兰去世后,顾贞观满怀悲痛地长叹:“伯牙之琴,盖自是终身不复鼓矣。”
2
纳兰对于交友最为重视,认为交友也应如爱情那般,始终不渝。他在《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写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时至今日,对于此词的主旨是写友情还是爱情众说纷纭,不管如何,纳兰最广为人知的确是他的爱情故事。
纳兰的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初恋表妹、妻子卢氏、情人沈宛。
纳兰与表妹青梅竹马,但二人身份的悬殊,注定这段恋情是不能走下去的,表妹最终被父母送入宫中为妃。
从此,一人为妃、一人为臣,相隔于城墙内外。
但是,少年纳兰的心意岂是如此轻易就能掐断的。他始终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甚至冒险进宫只为看一眼表妹。他在这首《减字木兰花》写道: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这首词描绘了纳兰在宫中与表妹相逢的场景。短短的几眼对视,已让纳兰魂牵梦萦,表妹再也不是自己梦中的幻影了。在纳兰眼中,表妹是如此的娇羞;在表妹眼中,纳兰是如此的深情。
但是俩人留给彼此的只有背影和祝福。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被有心人发现俩人之间的爱意,只会同时毁掉两个人。
这种得不到的爱情何其凄美,却又让人欲罢不能。如他在这首《画堂春》中写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年少时的爱情最是青涩和美好,丝毫没有成年人的功利和不堪。
纵使表妹已然为妃,却不能阻拦纳兰的思念和幻想,纳兰对表妹的深情爱意跃然于纸上。
如果真能和表妹共度余生,纵使失去这天生富贵又如何。他不是我们眼中的人间富贵花,而是人间难得的痴情种。
但纳兰的初恋对象是谁,至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他的表妹,另一说是他府上的丫鬟。
不管真相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一定是纳兰身边很亲近的人,如他在《鬓云松令》一词中写道: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东风,彻夜梨花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纳兰回想起当时那段稚嫩青涩的感情,只留下深深的眷恋和无限的悔恨,月色一如往常皎洁,已经离别的人如今是否还像当时那样美丽呢?
3
对纳兰来说,康熙十三年(1674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他迎娶了一生挚爱——卢氏。
此前一年的纳兰由于寒疾发作,错失殿试,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不是很好,卢氏的出现,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三年。
卢氏也是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是康熙年间的两广总督卢兴祖。本以为是一段毫无感情的政治联姻,没想到却成了令人羡慕的美好爱情。
卢氏的善解人意与温婉才情,抚慰了纳兰细腻多情的心,让他从上一段求而不得的初恋中走了出来。
他们像世间每一对恩爱夫妻那样,过着平淡幸福的日子。
时而“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时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红雨”是红花的意思,在日常的工作完成后,纳兰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看夕阳落下,落花漫天。
这种点点滴滴的寻常小事温暖了人心,也温暖了岁月。
但好景不长。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难产,没过多久卢氏香消玉殒,永远离开了纳兰。
卢氏的去世让再次打开心扉的纳兰肝肠寸断,本就多情善感的人自此再难填补心头那一角的缺失。
卢氏的去世让纳兰意识到爱情再次离他而去,他悔恨自己对卢氏的不珍惜,此刻只能寄希望于来生,在词作之中许下来生愿重为知己的誓言,或许对来世的希望才是纳兰今生得以活着的慰藉吧!如这首《蝶恋花》云: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只期待来世能与卢氏当一对双宿双飞的蝴蝶,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今生的遗憾和悔恨。
又如这首《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挚爱已逝,他又该如何走出这悲伤?此刻只有他一人的孤寂。
再如这首著名的《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与其在过后追忆思念,不如好好怜惜眼前人吧!
卢氏去世后,纳兰一直处于悔恨和愁苦中。他急需一个善解人意的“有心人”帮他从苦痛中解脱出来。
于是,沈宛出现了。
4
沈宛是清初有名的女词人,很多清代人编写的词集中都收录了她的词,纳兰与她见面前便已听说过她的才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秋,纳兰同康熙下江南,见到了沈宛,两人一见如故。
沈宛的诗情才气和善解人意温暖了纳兰,很大程度上抚慰了处在丧妻之痛中的纳兰。
沈菀对于纳兰来说更像是灵魂伴侣。二人互相唱和,灵魂相惜,对世俗的痛恨让两人走到了一起。
讲到这里,才子佳人的美好爱情或许就该收场。
但这恋情一开始就注定是悲歌,门第之见当然不允许二人长相厮守,父母并不同意满汉通婚,而沈宛也是个果敢的女子,他为了挚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但纳兰父母的阻拦和纳兰本人的态度让她感到失望,最终离开了京城这个伤心地。
彼时的纳兰早已步入官场,在官场中做事本就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因此,纳兰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伴沈菀。
对沈菀,他是喜爱的,也是怜惜的,却也不忍心让如此有才气的女人囿于他的后院。因此,父母的阻挠他并未多作反抗。
但他对沈宛陪伴时的点点滴滴都铭记于心,想象着彼时沈菀仍旧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填词写诗,静待他的归来,何其伤感?如这首《采桑子》中写道: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这首词是纳兰为思念沈菀所作,彼时佳人已经离他而去。他将明月的多情与自己的孤苦作对比,表达出对沈菀的怀念和对自己辜负佳人的悔恨。
世间事就是如此,哪能尽如人意,尤其是“情”这一字,不知多少人困于其中。
但得到与失去永远是相对的,你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虽然失去了纳兰,但是沈菀又可以活成那个果敢决断的才女,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离世,巧的是,八年前的那天,也正是卢氏的忌日。
自认为是“人间惆怅客”的纳兰最终走完了他传奇却又充满悲情的一生。他一生短暂却动人心魄;他因情而生,也因情而灭。
“一往情深深几许”大概是对纳兰一生最好的诠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纳兰性德:人生多是爱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