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代,扬州曾聚集了一批艺术家,他们以卓尔不群的画风,一扫画坛师古仿古的陈腐之气,开创了画坛新流派,这些人就是著名的“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究竞指哪些人?一般认为是李鱓、郑板桥、金农、黄慎、高翔、汪士慎、李方膺、罗聘。其实“八”应视为虚数,除以上八位外,扬州八怪还指高凤翰、边寿民、华嵒等人。其中,高翔是扬州人,李鱓、郑燮的故乡在兴化,属扬州府,而其他各位皆不是扬州人。

这批艺术家由天南海北聚到扬州凑成扬州八怪,看似偶然又绝非偶然。扬州位居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在明代已成了东南大都会。它不同于北京、南京这些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浓厚的商业气氛和市井文化冲淡了沉闷的正统风气,可以容纳各路“怪人”。

扬州以“丑八怪”形容人之丑陋,八怪之名大概不是褒扬。那么八怪何怪之有,为什么他们在宫廷、官场处处碰壁,可在民间却名声大振。为什么他们生前博了个“怪名,”而身后几百年间,倾倒者、崇拜者、师法者不计其数,倒可值得一说。

曾经金榜题名的郑板桥步入官场是否顺利?说来板桥在八怪中做官时间较长,可是长年求仕入仕也不过是南柯一梦,倒浪费了许多好时光。

郑板桥(1693一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板桥幼年家贫,所幸父亲以教馆糊口,他随父读书,受的教育是完备的。二十岁上考取秀才后,他子承父业,设塾教书。然而他的才气又怎能甘心于此,于是离开兴化到扬州。在此时,他连遭打击,父亲故去,爱子夭折,生计迫使他放下学业,以卖画谋生。延宕扬州10年后,他诗书画名日盛,但贫困仍纠缠着他。39岁时,妻郑氏过世,他决心应考,向一直未能忘怀的仕途冲击。40岁时,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中举后他的境况渐佳。1736年,是乾隆元年,终于了却几十年夙愿。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参加殿试,中进士,也就被赐进士出身。是年,他未被授官。乾隆七年,到山东范县做了县令。

板桥为官时已近50,可雄心犹在。他在山东12年,先在范县,后到潍县,两任都有政绩。值得一提的是在潍县修城赈灾。板桥到潍县的第二年,潍县春旱夏涝赤地千里。春荒时,板桥决定开仓赈灾,衙中有人阻止,板桥知道辗转申报必定误事,表示如果获罪他一身担当。开仓后,万余饥民获救。板桥擅开官仓,还是在他仕途上种下了隐患。

清代县官一大职责是审案,板桥审案后在状纸上所写判词,被有心人当作书法精品汇集成册,判词雅谑,又多维护百姓贫士,不失板桥真性情,一些判案故事则在民间广为流传。板桥初到潍县,豪绅们见他不上门谒见,怂恿恶奴到衙门口闹事,故意撞倒小贩摊位,要小贩告官。板桥问及原委,众恶奴齐声作证,是衙门前青石撞倒摊位。板桥不动声色,开堂审石,对青石又问又打,要它开口,众恶奴在一旁笑成一团。板桥问他们因何发笑,恶奴笑答:石头无嘴无腿怎能开口?板桥大怒,喝令拿下众恶奴,定众恶奴作伪证各重责40大板。潍县豪绅本想给板桥一个下马威,不料想反被打了自己的嘴巴。

板桥有首诗记述了他断的另一桩案子。诗云:“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如定风波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当时潍县有一僧一尼,出家前就相识相受,不知何因,各自出家,但情缘未了。有好事者发现僧尼私通,扭送官府,请县令治他们“伤害风化”罪。板桥问清原委,判两人还俗完婚,还写诗相赠。

这样的郑板桥难被官场所容,为官十数载,他一直是个七品官。而继续为官对他这样的人也实在是乏味和勉强。他以疾为由弃官而归。“十年盖破黄绸被,尽历遍,官滋味”。板桥去潍而归时,只有三头驴,一坐书僮,二自坐,三驮书箧。潍县百姓万人空巷,哭留这位好官。

板桥辞官为民,晚年全身心地投入了艺术,“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板桥的字画艺术到达了一个顶峰。数百年后的今天,板桥的字画已是一物难求,拍卖场上板桥的作品无疑的都拍出了天价。2011年6月7日,北京匡时拍卖的一幅郑板桥书画作品:竹石兰蕙图拍出了4600万的天价。见第六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