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李世民传奇一生(序)

原创拆书 为大家还原英武大帝李世民。 本书主要参考了《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史书,以李世民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一事一篇,一题一议,逐章做个性化解读。全书共分八章,尽可能涵盖李世民一生的经历。笔者希望此书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以明君形象深入人心的皇帝之一。虽然唐朝开国皇帝是高祖李渊,但开国之初平定天下以及迅速恢复生产,实现“贞观之治”,主要是李世民的功劳。

李世民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599年1月)。他出身贵族,八世祖李暠建西凉国,祖父李昞为北周柱国大将军,父亲李渊承袭唐国公,母亲窦氏为鲜卑贵族。他于大业九年(613)结婚,娶洛阳长孙氏。而后入屯卫将军云定兴军营,屡以奇计建功。大业十三年(617),各地豪杰纷纷起兵。李世民通过裴寂劝说父亲李渊造反,五月自晋阳发兵,十一月打下长安。李家的军队从三万人扩充至二十余万,其中李世民所率军队在渭北收编多路关中豪强,围长安时已有十三万之众。

李氏父子自大业十三年起兵,至武德五年(622)基本平定天下,进行了长达六年的征战。取长安后的次年(618),李渊自立国号为唐,年号武德,留太子李建成镇守长安,命秦王李世民征战南北。武德元年至武德五年,李世民先后战胜了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与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势力,基本完成对内的武力收服。武德九年(626)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八月,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次年改元,年号贞观。

李世民的一生充满了矛盾。首先,宽厚爱民与穷兵黩武并行。武德九年,李世民释放后宫及掖庭的宫人,任其婚配。他执政期间,力行轻徭薄赋,十三次减免农民赋役。然而,他发动对高丽的征战,并不是很有必要,李大亮、褚遂良、房玄龄都极力反对。他的亲征耗费了大量国帑,牺牲了许多将士,却未完全制服高丽。而贞观末的三百多万户人口,比起隋朝鼎盛时期的九百万户,还差得很远。同样,贞观十四年(640),李世民以二十万人远征七千里,灭高昌,再征讨焉耆、龟兹等国,耗费巨大。史书虽称贞观之治,实际上衣衫褴褛者比比皆是。

其次,慈爱深情与狠毒暴虐并存。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636)病逝,李世民为她修建了气势宏伟的昭陵。因为常常思念,他就在宫中筑了高台,时常登台眺望。直到魏徵讽谏后,才将其拆除。女儿晋阳公主十二岁就去世了,李世民食不下咽,每天悲悼数十次。大臣劝慰,他说:“我也知道悲伤无益,可还是忍不住啊!”在高丽带兵打仗时,李世民在写给儿子李治的信中说:“见不到你的书信,我难过得想要去死。一得到你的手书,忧虑顿时解除,简直是死而复生。以后你要是有头疼脑热,都要告诉我。”他在信中说“忆奴欲死”,这在古代是很少见的父亲对儿子思念的表达。可是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中,他设计杀了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为斩草除根,次日又派人将李建成的六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掉,李元吉最小的儿子还在襁褓中也未能幸免。

再者,英明神武与狭隘昏聩皆有。李世民手下的许多猛将能臣都是从敌方获得的,如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手下;魏徵原是李建成部下,在李建成被杀后归顺李世民;李靖原是隋朝旧官,被俘后归顺;屈突通原是隋大将;秦叔宝先是隋将,后又在李密、王世充手下为将。这些曾经的对手能为李世民所用,且忠心耿耿,为他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这与李世民的知人善任、英明神武是分不开的。

如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亲征高丽,命令房玄龄、褚遂良等人留守长安,辅助太子监国。不久,有一个官员找到房玄龄,称要向皇帝举报大臣谋反。房玄龄问:“你告的是谁?”那人说:“房玄龄。”房玄龄不敢隐瞒,立即派人将告状的官员送到洛阳行宫。李世民一听来人要告房玄龄谋反,只说了一句话:“推出去斩了!”然后下旨给房玄龄:“以后再碰到这类事情,你直接处理就行了,不必禀报我。”这种信任极大地激发了部下的效忠,可是他的昏聩之举也时常出现。如贞观二十二年(648),因为一个“女主武王”的传言,就找理由把立下很多战功的左武卫将军、小名“五娘”的李君羡杀了。张亮、刘洎、卢祖尚等人之死也同样冤枉。晚年时,他信任方士,服食丹药以致病情加重,更是与英明形象相去甚远。

  除了这些,李世民还有很多其他特点,比如说既有胆识过人、知错能改、坦诚守信等优点,又有骄纵、自负、易怒等缺陷。应该说,每个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都是复杂的,尤其像李世民这样一生波澜壮阔的英雄,后人对他的认知与历史真实到底相差多远,可能并不好判断。

每天一章 明天继续更新 喜欢的书友点赞收藏 明天一起读第一章。#我在头条搞创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故事:李世民传奇一生(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