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这个历史人物最近这些年在网络历史文学之中风头很劲,甚至有人编撰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口头禅来大肆宣扬,那么,真实的郭嘉究竟什么水平呢?咱不吹不黑,客观地来评价一下他!当然,背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打造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曹操属下有公认的五大谋士,他们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其中荀彧排在第一,郭嘉排在第五,当然也有人会说,这种榜单不应该是排名不分先后吗?那好,咱先不说荀彧是不是当之无愧的群臣之首。先来看看《三国志》的排名,荀彧、荀攸、贾诩共列一传,分别排名前三,而程昱、郭嘉两位谋士则与董昭、刘晔、蒋济等人共列一传,高下之分立判。
郭嘉这个人水平还是有的,但是他远远达不到诸葛亮那种水准的。用现在NBA打篮球的专业术语来说,他会经常打出神仙球来,但他不适合做建队基石,神一场鬼一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老板给坑了。
但郭嘉为什么突然之间就人气猛涨了呢?这还是跟很多平头百姓对机会主义的向往和依赖的情绪有关,他们总会觉得巧合和必然就是对等的关系。因为他们理不清必然逻辑,那就放大偶然因素,让偶然大于必然,寻求心理平衡和情绪共鸣呗。
简单梳理一下郭嘉的一生
郭嘉出身于颍川士族,颍川作为汉末三大人才库(颍川、南阳、汝南)之一,像郭嘉这样能在颍川士族排得上号的人,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据说,郭嘉少有大志,感觉天下将乱,弱冠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
郭嘉这么做是因为他真的有先见之明吗?是,或许也不是,因为诸葛亮等人也是这么做的。先解释一下,他为什么能感觉到天下将乱?东汉末年的两次党锢之祸,哪个士族阶级出身的人不知道天下将乱?因为正是他们要把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如果因此判断他有大才,那他比袁绍等人差远了,因为人家袁绍不是隐居起来待价而沽,而躬身入局去谋划自己想要的局面。
再解释一下他的“隐居”!他真的是在隐居吗?你大学毕业或者觉得自己有真才实学,所以不愿意随便找一家公司去上班,这叫隐居吗?这叫待价而沽。你有一定的条件和资本,你就不会随便去迁就,道理就这么简单。郭嘉隐居?他不是不久就去投奔袁绍了吗?
郭嘉投奔袁绍之后,不久,便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说他们的老板袁绍不行,只知道表面上很礼贤下士,实际上根本不知道怎么用人,所以不会有什么前途。这话因为袁绍最后被曹操干趴下了所以表面上没毛病,但是背后的逻辑是有大问题的。问题如下:
1、你郭嘉真认为袁绍不行,你为什么北上去投奔人家呢?2、袁绍当时人才济济,颍川、南阳、河北的大量士族都投靠他了,他能不考虑一个平衡问题吗?3、如果袁绍重用了你郭嘉,你还会讲这话吗?4、你投靠一个老板,然后给你的同事说这种负能量的话,合适吗?
求而不得,反求诸己。郭嘉其实只是把自己的不如意推责到别人头上,然后为自己的不坚定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而已。
郭嘉离开袁绍后,在家赋闲了六年,直到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他才出山的。但他是怎么出山的呢?是他的颍川老乡荀彧推荐他出山的!他出山的契机是什么呢?是代替曹操身边的谋士戏志才。因为戏志才去世了,曹操身边少了一个可用之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你郭嘉真有先见之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日子一直都过得比较艰难,怎么没见你出山去辅佐他呢?如果你身上真有无人可替代的价值作用,为什么荀彧要等戏志才去世了才推荐你呢?
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非常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的军事参谋——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很多网友一看到这又被莫名地感动了,这是确认过眼神的纯真感情呀!那反过来问一下大家,如果你是曹操那样的老板,你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郭嘉那样的求职者,你打算入职的时候,你又会怎么说?不是都是职场套路吗?
郭嘉投奔曹操之后,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和袁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袁绍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的方式(名叫威胁)给曹操通信之时,曹操比较焦虑。而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败十胜论”,说曹操必胜,理由有十条,具体是: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古往今来的评论家对这十胜论的评价很高,说它涵盖了经济、军事、心理、道德、政治等各个方面。但是大家能看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吗?不就是从各个方面给领导鼓舞信心的务虚之词吗?况且这还是建立在相关人员的“四败四胜论”的基础上的。
次年,著名的刘跑跑刘备同志被吕布逼得无处可依,然后投靠了曹操。这个时候,程昱、郭嘉等人都劝说过曹操杀了刘备以绝后患,理由是一样的:刘备一看就不是一个打工人。但是遗憾的是曹操没听进去,然后刘备后来果然崛起了,于是这也成为郭嘉很牛逼的一个佐证。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曹操没有打倒袁绍之前,他把刘备这样的边缘人士彻底打倒或者落井下石真的有意义吗?郭嘉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建议其实只能算正常水平。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之前的胜仗都是曹操打的,最后吕布孤守下邳,这个时候荀攸和郭嘉都提出了水淹下邳的计谋,具体是谁提出来的并无历史记载。但很多人据此鼓吹郭嘉妙计无双,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按照当时的情况,吕布已经是在垂死挣扎了,水淹下邳其实只是锦上添花。
郭嘉的下一个高光点是出现官渡之战前,曹操因为得知孙策可能是趁他和袁绍交战之际偷袭许昌,所以忧心忡忡。然后郭嘉说,孙策跟他爹一样,都是强暴而不得人心的人,不要担心他,他迟早会被身边人干掉的。结果,果然孙策被门下食客所暗杀,一时间,郭嘉被奉为神人。
但大家仔细想一想,这背后的逻辑对吗?
还有,曹操想打刘备,又害怕袁绍背后偷袭,但根据郭嘉的建议,赌袁绍的反应速度跟不上形势变化,然后出其不意地打跑了重新占据徐州的刘备,也是同样的逻辑。其实都是在赌,只不过赌中了而已!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失败后的袁绍病逝。曹操想全面强攻袁绍的地盘,但郭嘉却力排众议提出了坐山观虎斗的建议,希望等到袁绍的儿子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手,到时候可事半功倍。
后事也恰如郭嘉所料,郭嘉因功封侯。占据袁绍地盘的曹操再次采用郭嘉的建议,对青、冀、幽、并四州名士实施安抚,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
随后,郭嘉对曹操提出了斩草要除根的建议,要对逃入乌桓的袁尚、袁熙两兄弟赶尽杀绝。但曹操当时比较担心南面的荆州刘表会借机偷袭许昌,郭嘉表明刘表只是守成之人的观点,怂恿曹操放心去远征。而在这次远征过程中,郭嘉还对曹操提出了放弃辎重、劳师远征的方略,差一点就让曹操永远回不来了。所幸,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曹操顺利地平定了乌桓。但郭嘉却因病长眠在了异地他乡。
郭嘉的水平分析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不能说郭嘉是一个没有天赋和水平的人,颍川出品、必属精品。但是,如果是真正理解管理的人,相信不会有太多的人喜欢或者重用郭嘉这样的谋士。即便是对郭嘉情有独钟的曹操,在远征乌桓回来之后,也是用“重赏当初反对他征乌桓的人”这样一个委婉的方式,对郭嘉生平最后一策表达了修正主义的意思。
这么说,可能很多朋友会不同意了,不是郭嘉去世时,曹操还哭得挺伤心的吗?
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三国志·郭嘉传》
而且,后来曹操在经历赤壁之败后,还再度哭泣地提到了郭嘉,说什么若郭嘉还活着,他绝对不会经此大败。
但是,大家换位地思考一下,如果大家处于曹操的位置,会怎么去做?想清楚之后,我们才能明白毛宗岗先生说的下面这段话。
毛宗岗曾说:“曹操前哭典韦,而后哭郭嘉;哭虽同,而所以哭则异——哭典韦之哭,所以感众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众谋士也!”
曹操哭郭嘉其实是有很多政治因素和管理门道在里面的,纯粹以曹操的哭泣与哀悼来证明郭嘉的水平,这在逻辑上其实相当不合理的。
那么,郭嘉的水平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呢?窃以为,《三国志》将其评为曹操属下谋士前五,那已经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了。以他的真实水平,他其实进不了曹操阵营的前五,董昭、戏志才、刘烨等人都不比他差,他也就更别想跟诸葛亮、荀彧那样的大才相提并论了。
为何会这么说呢?大家一定要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认知郭嘉这个人,才会有答案。大家别看郭嘉表现得跟个神棍一样,连孙策会被刺身亡这样的事情都能预测到,看起来挺神的。但其实郭嘉这种行为逻辑是谋士的大忌。
老板请谋士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最核心的是什么?是避坑!是预防风险!是能听到理性的声音!可我们反观一下郭嘉对曹操的种种建议呢?有啥理性可言?全是在怂恿曹操赌运气,去相信和拥抱幸运女神,这是一个合格的谋士所作所为吗?
举个例子,郭嘉劝曹操不要把孙策当回事,说孙策会死于非命的。这种建议能算建议吗?这不就是劝说老板不要把危险当回事吗?假设孙策没有被刺杀,或者在官渡之战时偷袭曹操之后再被刺杀了呢?曹操有可能就会为这次冒险行为搭进去他争霸天下的资格和资本。
作为一个谋士,鼓励老板去冒险,这永远是下下之策。如果像郭嘉这样去谋事、谋人,那么像项羽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霸王,就真的不需要任何谋士了,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行了呗,即便事情再不乐观,我也相信运气会站在我这一边,这不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所以,别看郭嘉给曹操提出的建议挺多,但真正有含金量的并不多,可能值得称道的也就他在曹操攻打二袁的时候“让子弹再飞一会”那个建议了。因为只有这个建议是让曹操节约成本而产生正面收获的。其余的顶多只能算中规中矩。
比如说,郭嘉最著名的“十胜十败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原文,那里面有一条是务实的吗?全是虚头巴脑的东西。其实,它的作用和荀彧等人提出的“四胜四败论”是一样的,就是给当时被袁绍打得怀疑人生的曹操打气用的。如果这种“文字游戏”也能算得上奇智妙计的话,那当初替袁绍写讨伐曹操檄文的陈琳简直是天下无敌了。
很多过度吹嘘郭嘉水平的人,其实都是犯了一个归因思想的错误,总喜欢把结果归因到对自己的认知有利的方面去,而不是严谨地从因到果关系去推演事情的来龙去脉。
郭嘉建议曹操攻打乌桓真的是一个好建议吗?有些民族主义狂热分子或许觉得曹操借此平定了乌桓,大快人心。但是就事论事来讲,郭嘉简直就是在给曹操挖坑,还有南方的半壁江山没有平定,你就敢叫老板带着有生力量出去远征?真不怕别人乘虚而入?别人真会按照你的想法行事?用买彩票的逻辑去给领导提建议,这是很恐怖的。
尤其是,在攻打乌桓的时候,郭嘉根本就没有做战前评估,曹操大军到了辽东境内,既不适应环境又不熟悉地形,还冒险地丢掉辎重,走小路去长途奔袭,这些其实都是兵家大忌。但凡对方不那么轻敌,据城坚守,曹操那支跋涉数百里且没有后勤保障的部队,大概率不需要乌桓军队出手,就直接被大自然给收拾了。
郭嘉其实一辈子都是在彰显自己的水平而不断怂恿曹操成为一个冒险家的人。这种人其实作为创业先锋是可取的,但作为一个打造事业根基的助手是相当不合格的。
看过NBA篮球赛的朋友都知道,郭嘉就属于那种神经刀型的选手,他能打出神仙球来,所以你不能说他没有水平、没有能力。但是,你指望他能带领一支球队持续稳定地一路过关斩将,捧起总决赛奖杯,那无异于做梦。比如JR-史密斯那样的人。
当然,咱们要客观地说一下,郭嘉并不是完全就没啥水平的人,一个人能屡屡赌中运气,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只是这种他身上那种冒险性的智慧不具备普世价值和意义。
很多人拿他和诸葛亮来相提并论,那简直就没法比,不是一个维度的。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么一句话,就够郭嘉再学一辈子了。即便不说诸葛亮,就是曹营中的荀彧,郭嘉能比吗?荀彧虽然也曾鼓励过曹操在绝境中要坚持过,但从来不会建议曹操在手握优势的情况下去冒险。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会喜欢一个秘书天天怂恿你去“富贵险中求”吗?喜欢这种意见的老板,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处境艰难,一种是压根没有站稳过。
真正的谋士,是要擅长于给老板提出平稳、长久地发展的意见和方案的,这和安全管理工作是相通的,事前的风险防控其实比赌博式的救治更重要。
郭嘉为什么会被吹捧?
关于那些宣扬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荒谬论断的人,其实是压根不值得点评和反驳的,这一看就是一些不求甚解、哗众取宠的人。
郭嘉之所以会时不时被过度吹捧,其实原因就在于四个字:命好和命短。“命好”代表着大多数人骨子里的“成功偏见”,“命短”给予大多数人遐想空间。
咱们很多人其实对于历史都是不理性的,很容易认为“成功者就是对的、就是厉害”,殊不知,成功其实是很多特定因素的产物。比如说运气。
比如说,韩信率领刘邦的军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然后从汉中打到了关中,但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皆没能成功。所以大家认为韩信最牛,诸葛亮不行。但实际上呢?韩信是牛,可诸葛亮却不是不行,因为诸葛亮北伐的客观条件全变了,尤其是地理条件变了。韩信时代从汉中打到关中很难,但至少还可行,但诸葛亮时代从汉中打到关中,在理论上已经是逆天而行了,这能用最后结果去评判他们的水平吗?韩信之后几千年,有谁成功从汉中打下关中过?
大家在阅读历史的时候,千万不要唯结果论,不结合具体情况的结果实际上毫无意义。你中彩票成为百万富翁和你艰苦创业成为百万富翁能一样吗?
真实的历史是:刘邦耍流氓能得下,其他人耍流氓大概率会蹲监狱。咱们不能因为一个刘邦的存在而陷入难以自拔的“成功者的偏见”。
但是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人。只要看到了身边的人以某种方式成功了,去迫不及待地想去盲目复制或者盲目羡慕,而不是理性地去分析他们的行为逻辑和思维优势。
总而言之,大多数人其实是天生不能理性看待别人的成功的。反之亦然,吃瓜群众对于别人的失败也是缺少最起码的理解和同情的。想想刘备、曹操、诸葛亮这种旷世英才被有些人无知地黑成什么样子,大家就知道这种意识形态有多可怕了。
郭嘉之所以会被过度吹捧,是因为他的“业绩”看上去很光鲜,连预测孙策生死这样的事情都一语成谶了,所以吹一吹他感觉不过分。实际上,郭嘉的成功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说他是命好一点都不过分。
郭嘉之所以会被过度吹捧,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寿命不长。命短这种事情有时候也是一种优势,比如王莽在篡汉之前就去世了,那他就是一个妥妥的道德君子。比如汉武帝早去世十年,没有他晚年的那些暴政,大汉的命运和他的历史风评也会完全不一样。
郭嘉如果不是死在征乌桓的途中,那么按照他征乌桓建议的性质和后果,他会不会被曹操追责呢?他的完美形象会不会因此破裂呢?
而且寿命短的成功者容易引发公众的同情心和臆想心。大家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如果他不是去世得过早,那么他会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会不会变得无所不能?比如少年天才甘罗、曹冲那样的人,人们对他们的猜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假设甘罗不死,秦国会不会更快统一天下?假设曹冲不死,他会不会代替曹丕成为曹操的接班人?
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性思维,就是把自己的已知认知平铺或者顺延去代替那些未知领域。像郭嘉这样前面表现得很完美的人,人们会认为他只要活着就会创造更多的奇迹。这种思维其实就是想当然的思维,也是不懂事物发展逻辑的思维。其实很多事物发展轨迹是抛物线,都是有衰落期的。尤其是像郭嘉这种喜欢冒险的人,活得越久,风险越不可控。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不是说郭嘉没有水平能力,而是说他的水平和能力不值得抬高到荀彧、诸葛亮那个层面来供大家讨论。大家在现实生活之中也要牢记,真正牛逼的人物从来都是不轻易冒险的,尤其是那些干大事、居高位的人。比如那些投资人,他们投资决策时,考虑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是收益、回报吗?不是!而是风险防控,是安全管理。一个人往往只有走得越稳,才能走得越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不吹不黑,郭嘉究竟是什么水平?将其媲美诸葛亮确实有点抬高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