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50年代的一个炎炎夏日,圆明园“九州清宴”的“同道堂”中一个年轻的女子穿着单衣坐在一个堆满奏折的小桌子旁正拿着那些奏折一页一页仔细地翻看着,看完了之后她便用她长长的指甲在奏折的末端划几下,有的划了一条杠而有的划了一个十字,划完之后她便把奏折扔到地上,一旁的太监看见了急忙跑过去把奏折捡起来看,等看清了奏折上的记号以后便把奏折摆到皇上的御案上,划一条杠的奏折放在一堆,划十字的则搁在另一堆就这样都摆好以后,皇上再拿起那些奏折,他会连看都不看直接拿着朱砂笔就往上写字,划一条杠的他写依仪两个字,划十字的则写知道了,众所周知那个时候的圆明园那可是皇家园林,皇家历来讲究后宫不得干政,可这个妃子不仅敢坐在黄帝身边翻着奏折,还能批阅奏折,她哪来的这么大的权利呢?慈禧,咸丰皇帝的懿贵妃,而她后来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慈禧虽然在咸丰帝死后才“垂帘听政”掌握大权,但她在咸丰在位前就已经得到咸丰允许在圆明园里暗地里帮忙批阅奏折,直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被气死后,慈禧才通过“辛酉政变”走到台前参与政事,从此以后她在政坛上叱咤风云,要什么有什么,然而面对那座已经成了破砖烂瓦的圆明园,那个她曾经第一次参与批阅奏折的地方慈禧除了偶尔去看一眼外是毫无办法。
1886年到1898年间,慈禧来圆明园的频率更勤快了,每次来都会待上大半天,圆明园已经到处都是一片狼藉了她这个时候频繁地来圆明园做什么呢?慈禧来圆明园可不是为了游玩,这里正在进行一项大的工程,重修圆明园,慈禧是为了监工而来的,每到这里她会不顾危险和麻烦进入施工工地近距离的观看,看够了才会带着随从们离开,按道理说这“装修”的事情慈禧大可以找个信赖的大臣来做,何苦这样不辞辛劳,不顾危险,亲自监工呢?慈禧亲自监工不仅仅因为这是皇家园林,还因为这项工程是慈禧背地里偷偷干的,当慈禧提出重建圆明园的想法遭到了朝里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其实慈禧最想修的是圆明园的“九州清宴”,这里是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她在咸丰在位期间倍受信赖被允许批阅奏折的地方。
圆明园“九州清宴”的“天地一家春”这里是嫔妃们的住所,每逢夏日嫔妃们便会常常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每到这时只有慈禧不太合群,那个时候她刚刚入宫和那些嫔妃们谈不来,于是她手拿着一本书依靠在栏杆上靠看书来打发时间,对身边时不时传来的笑声充耳不闻,有一次就在她看着入迷的时候,一只手突然夺走了那本书,慈禧抬眼一看,可不得了这个人穿着龙袍分明是当今的皇上,慈禧吓得慌忙跪了下来,咸丰皇帝伸出手温柔地把慈禧扶了起来,随后便柔声细语的
跟慈禧谈起来,由于慈禧读书多她的回答也落落大方,这令咸丰更加高兴,这天晚上慈禧便被裹着毯子送到了咸丰皇帝的寝宫,宫中的女人通常是不学无术,说起话来也没见识,忽然间有这么一个爱读书的女子出现,自然在咸丰的心目中也就独一无二了,这是慈禧第一次被临幸的经历,从此在她的心中,那个圆明园“九州清宴”“天地一家春”成为了最为特殊的地方,晚年的她曾经还在专用瓷器上都刻上了“天地一家春”的字样,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慈禧对爱情的一种祭奠。
在咸丰六年,慈禧为咸丰生下了一个可爱健康的皇子,“九州清宴”的“天地一家春”,慈禧第一次受宠幸的地方,在慈禧心中便成为了她幸运之地,她从此长期在此居住,咸丰皇帝更是因为慈禧带给他的独子而对她宠爱有加,专门赐给她一间书斋供她读书画画,这个儿子改变了慈禧的命运,从此平步青云成为了后宫中的二把手,随着皇子载淳一天一天长大,慈禧的地位也是越来越巩固,由于咸丰常常花天酒地,纵欲无度,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再生几个孩子几乎不可能,此时的慈禧完全可以等着儿子长大继承大统,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为什么慈禧到后来不甘寂寞自己率先过了一把披奏折的瘾呢?
原来是咸丰的主意,他那个时候或许也猜到了自己的身体撑不了多久,将来儿子继承大统之时很可能年龄不大,需要母亲的帮助,有了以上的思虑咸丰有意无意的把慈禧叫到自己的寝宫,就在圆明园的“同道堂”里教她处理奏折,懦弱的咸丰开始将国家的重担逐渐转移到这个女人的身上,为的就是希望这个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女人能够帮助儿子,会念书识字的慈禧本来见识就不短再加上长期处理这一道道的奏折,更是了解了朝廷内外的局势,拓宽了眼界,在圆明园“同道堂”的那段时光,慈禧因为能够替咸丰分忧解难成为了后宫中最为特殊的妃子,她在那里和丈
夫度过了人生中最为亲密的时光。咸丰登基时清政府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黄帝的御案前,每天都会有成堆的奏折,这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好消息,不是哪里被造反军攻陷,就是洋人又来捣乱,懦弱的咸丰皇帝应付不来,痛苦不堪,夜深人静时常常在旁服侍的慈禧便充当了咸丰皇帝的知心人,她不仅帮黄帝处理奏折还用女人的一颗柔软的心去安慰他,这就像吸毒成瘾一般,咸丰皇帝越来越依赖于她,让慈禧迅速成为了咸丰众多嫔妃当中不可取代的一个。
两个人原本可以如胶似漆的,可直到有一天慈禧发现咸丰对她渐渐冷淡,慈禧搞不清状况便找下人打听缘由,原来咸丰曾经向皇后抱怨,“懿贵妃有野心,很奸诈”!这下慈禧明白了原来是自己肆无忌惮地发表对政事的看法,让丈夫感到了后怕,怕慈禧将来会越过儿子直接把持朝政,但慈禧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端倪后自然收敛起了自己的言行,关于朝政问题她再也不敢多嘴,而是开始充当起了贤妻良母的角色。
1860年9月的一天,圆明园“同道堂”内传来了一男一女的吵架声,男的是当时黄帝咸丰,女的则是慈禧,这两个人争吵抹不开圆明园这三个字,原来此刻英法联军已经从北塘登陆,侵入了北京郊区他们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京城,准备随时入侵,咸丰皇帝害怕那些洋人会抓他做俘虏,处心积虑地想要离开圆明园去往避暑山庄,慈禧得知后马上站出来反对,她一个劲儿的在旁边吹枕边风,劝说咸丰改变主意,她担心丈夫这一走会把京城和整个圆明园拱手相让,到时候那帮洋人怎么对待可就不好说了,可慈禧的好言相劝反而却换来了丈夫的冷漠。
那时咸丰也猜到这个女人对权力绝对有野心,那天咸丰第一次对慈禧发了火,把慈禧赶出了“同道堂”,当慈禧走出这道门槛时,内心的伤感是不言而喻的,自从嫁给咸丰以后,圆明园是她的家,她每年除了短暂的去往紫金城过冬外,几乎没迈出过这个门,她在这里被黄帝被“临幸”被“宠爱”享受了一个皇家贵妃的至尊荣耀,如今要她抛下这一切落魄地跑到热河行宫,可她怎么舍得,咸丰却与她的想法大相径庭,咸丰不顾皇家的尊严,心里不仅只想着逃跑,还不顾
往日夫妻的情份冲慈禧发了火,这让慈禧十分难过,慈禧并不是一个整日哭哭啼啼坐以待毙的女人,她这个时候开始想法挽回她和咸丰的感情,可是时间不等人啊!那天他与慈禧发生激烈争吵之后,他在热河之时开始逐渐与慈禧保持距离,甚至对她爱搭不理。
1860年10月8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18日英法联军为了逼迫清政府尽快签订《北京条约》决定放火烧掉圆明园给清政府一个警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咸丰为因此受到了刺激一病不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病入膏肓,他的床边已经跪了一地的大臣和妃子,在宣读完遗诏后,咸丰皇帝吃力地举起了手将自己的独子载淳和慈禧叫到了身边,慈禧带着孩子迫不及待地走了上去,自从到了热河之后他们便很少像以前那样说说心事、亲密无间,甚至连这样近距离接触这种机会都没有,而这一
回慈禧距离丈夫只有一个拳头的距离,她终于有了这样近距离接触丈夫的机会,可此时的丈夫早已经气若游丝、奄奄一息了,咸丰看了看年幼的儿子和他聪明的母亲用尽最大的力气从枕头底下掏出了一枚“同道堂”印章,并嘱咐慈禧说:“八大臣起草完上谕以后,必须结尾加盖此印章方可奏效”,慈禧手拿印章对咸丰心存感激,可那时的她没有聊到当她接到这枚印章的同时也卷入了一场血腥的政治斗争。
咸丰死之前,除了给了慈禧一枚“同道堂”印章,还给了皇后钮祜禄氏一枚“玉堂”印章,咸丰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起草上谕,咸丰之所以安排这么多人围在年幼的黄帝身边,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互相牵制,防止一人独揽政权的情况出现,听起来是不错的主意,可这人多了大家的矛盾也就多了。位于八位顾命大臣之首的肃顺是咸丰帝宠臣,但是“慈禧太后”对他十分痛恨,咸丰死后肃顺嚣张跋扈的个性便暴露了,他常常会穿着便服在热河行宫大殿上肆无忌惮的溜达着,遇到太后一点也不避讳,还常常嬉皮笑脸地许诺回京后会好好奉养两宫皇太后。
慈禧知道她一个人斗不过肃顺,她就找了一个人,恭亲王奕䜣咸丰同父异母的弟弟,自从咸丰逃跑以后,奕䜣一直就留在北京与外国人交涉处理烂摊子,咸丰把任劳任怨的奕䜣排除在了辅政大臣之外令奕䜣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是肃顺这些人的挑拨离间对八大臣他更是恨之入骨,奕䜣来到热河暗中与慈禧密谋如何除掉八大臣。1861年11月1日,两宫皇太后跟随着咸丰皇帝的灵柩回到
了北京,刚一到北京慈禧连同慈安(钮祜禄氏)她们利用手中的两枚印章颁布了一道懿旨,除去八大臣辅政的职位,最后又下旨了肃顺等人专横跋扈等罪名下令奕䜣将八大臣抓捕归案,肃顺被判斩首,而其余等人赐死的赐死,流放的流放,在与八大臣的对决当中慈禧虽然一直处于弱势,可她的手中握着的“同道堂”印章却是独一无二的慈禧成功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令慈禧取得了“垂帘听政”的权力,逐渐成为了晚清最有权力的女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慈禧的发迹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