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积雨空山草木多,山僧晨起斫烟萝。
崖前露出一块石,悄坐松阴似达摩。
第二首
悬岩小阁碧梧桐,似有人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阴浓。
游白狼山(第一首)
笺释:
[白狼山]这里指的是江苏南通城南的白狼山,又名狼山。此非曹操征乌桓所登之白狼山(今名白鹿山,在辽宁)。[空山]指山中树林繁茂,人迹罕至。唐王维《山居秋暝》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斫(zhuó)姻萝]砍伐藤。斫,砍削。宋辛弃疾《太常引》词:“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烟萝,形容远远看去藤萝有如被烟雾笼罩。[达摩]菩提达摩的简称,亦作达磨。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相传为南天竺人。南朝宋末来中国,后住嵩山少林寺,据说在此面壁打坐九年。他授经书与心法给慧可,于是禅宗得以流传。
诗虽题为《游白狼山》,但实际未记“游”。第一首写山僧,第二首写访小阁不应。
鉴赏:
连日下雨,山中草木显得格外茂密,那杂芜、缠绕的藤萝竟遮盖了林间小路。清晨,僧人就忙着削砍挡路的藤枝,好不容思才清理出一条容人通过的山径。他来到崖前露出一块岩石上,静悄悄地坐下来,周围是一片松阴。远远望去,他俨然似正在面壁打坐的菩提达摩。
这就是作者描写的山僧形象。他只有“斫”和“坐“两个动作,并无其它一言半语;但人们却觉得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可以感到他对信念的执着和虔诚。那“一块石”似乎正象征着他的坚定,而“空山”中的“草木”、“烟萝”、“松阴”等景物所形成的安谧、寂静的环境氛围,又对“悄坐”的僧人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游白狼山(第二首)
笺释:
[浑不应]完全没人应声,毫无回应。浑,全,满。唐杜甫《即事》诗:“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鉴赏:
小阁建造在悬岩之上,四周种满了碧翠的梧桐树。走到岩下,仿佛可以听见有人在半空中说话;但走近阁门,多次扣门却一点回音都没有。有人?无人?作者不禁疑惑起来。他在门外徘徊,再耐心地等候,这时,正值中午,松花满地,树阴浓密,他感到自己置身于一个深幽、恬谧的天地里。他刚才听到的似在半空中的人声,自己敲门发出的铜环声,使周围的环境显得越发地空寂了。
这就是作者创造的意境。他以“动”写“静”;又以“似有人声”却“浑不应”来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第一首重在人物,第二首重在意境。作者“游白狼山”收获良多:摄得山僧打坐的人物照;访人不应却体会到一种叫做“空寂”的意境。
鸣谢: “板桥诗文释赏系列”编辑于郑尚可著《板桥诗文释赏》。
郑尚可先生,四川省合江县人,1938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被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工作,任教40余年,桃李满天下。郑老师笔耕不辍,著书400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锦瑟华年》、长篇传记文学《吕正操传》《旷世通才苏东坡》《诗国大成杜少陵》、长篇报告文学《春风吹过平原》《翰墨流香》、诗词集《烟雨行吟》《清风闲咏》、散文集《雪泥留踪》《云影涵波》、评论《板桥诗文释赏》《唐代僧诗精品笺释鉴赏》《宋代僧诗精品笺释鉴赏》《逆境诗释赏》等。
注: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秒删。
* 文章中采用插图,未经甄别为郑板桥真迹。如有疏忽,请网友指正。
——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给好友。不要忘记加关注哟。
我是夜雨如川,感谢您的光顾,每天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游白狼山 (二首) -《板桥诗文释赏》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