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内容来自于网络 侵权删除)

董仲舒今河北人。西汉时期著名今文经学大师,

以治《公羊春秋》名世。推重大一统主张比较合

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他的《春秋繁露》

以该书为起点,吸纳战国以来的阴阳五行说重新

予以解释,建构起神学化的儒学。

天人相与的神学体系

天、地、阴、阳、木、火、士、金、水九,与人

而十者,天数毕也。董子的学说从人回归天,以

天道作为理论出发点、天道阴阳的宇宙秩序观

董子称,天地者,万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天

生万物。把天看作至高无上的神灵。人只有虔诚

敬奉上天,才可得到神灵的赐福。由此建造了一个天意主宰的宇宙秩序观。把阴阳与四时相配,

认为四时是天之志也。天也有喜怒哀乐,春夏秋冬就是证明。五行是天之次序。

人副天数的天人感应论

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认知所以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天之副在于人。

董仲舒把人首、发、形体等结果全部看作与天地之数对应,这种对应目的在于证明他的天人感应理论。他还提出同类相动的理论一一天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阳气起,而人之阳气应之而

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其道一也

深察名号

主张天人相与,对应要认识天意。

一、名则圣人所发天意

名起源名与实的关系。孔子最初提出正名说,之

后墨家以名举实,荀子制名以举实,明显表现出

经验理性倾向。董子一方面继承孔子的名不正言

不顺,提出自己的正名论。另一方面把名号之正

与天意挂钩—古之圣人,謞而效天地之谓之

号。鸣而施命谓之名。名之为言吗与命也,号之

为言謞而效也,謞而效天地者为号,鸣而命者为

名,名号异声而同本,皆鸣号而达天意者也。天

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名则圣

人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也。

虽然有认识论因素,但是基本倾向是排斥经验认

识的把名号归结为天意。

二、诘其名实,观其离合

如果名能够察实,那么就可以通过把握名来把握

事物的真理一一随其名号以入其理,则得之矣。

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名

之审于是非也,犹绳之审于曲直也。诘其名实,

观其离合,则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谰已。这种认识观其离合,则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谰已。这种认识

论也服务于国家政治。

性三品的人性学说与王道教化的成德主张

一、性三品的人性说

董仲舒对不同的人性论进行清理提出性三品-

今世間于性,言之者不同,胡不试反性之名?性

之名非生与?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

也.诘性之质于善之名,能中之与?既不能中矣,而尚

谓之质善何哉?

人性是自然之资,不同于善。

天人相与,而不是相分。既然人性是天生,为何

会有不善一一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

不过董仲舒的人性善恶论并不彻底,因为性三品,分三种不同的人一一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

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

二、承天意,成民性的王道教化主张

性三品为王道教化提供理论基础。教化万民就是

王的责任和伟大使命。这个使命是天授的

性如茧如卵,卵待覆而成雏形,茧待缫而为丝,

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天生民性,有善质

而末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

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

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人理副天道的神权政治理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董仲舒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