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和他的大业之路

1.

公元609年,也就是隋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巡视西域,所到之处,共计有西域三十多个国家的君王或特使恭候召见。

杨广西巡图

等候召见的君王和特使们按照预先的排演,个个身着锦衣、佩戴各种金玉饰品,集结于路旁待命,见到隋帝杨广后,有的焚香奏乐,有的歌舞欢腾。

而杨广的御驾两旁站满了盛装出席的侍女,御驾之后的车队则绵延几十里,车队中有军士、有文官、有乐队、也有戏子,打远处瞧,仿佛玉帝下凡,颇为壮观。

这一番场面可把西域各个少数民族国家的君王和特使惊得目瞪口呆,摄于杨广的威严和隋朝兵马的雄盛,当即表示要脱离西突厥的统治,归顺大隋英明天子杨广,并向隋朝进献所辖领地数千里。

杨广自然是龙颜大悦,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功绩。于是杨广下令摆酒设宴,款待各国使节,同时向他们大规模展示了中原帝国的仪仗、礼仪,还派人专场表演了大型歌舞和戏法。

西域各国代表对此闻所未闻,个个看的瞠目结舌,震惊不已。

纷纷表示大隋果然强盛文明,我等均是土锤云云,其向往之情溢于言表。散席之后,他们带着多少不等的赏赐,满载而归。

双方皆大欢喜。

不管怎么说,一直到御驾回到东都洛阳,杨广都很是高兴。

西域既平,西突厥就被压制的难有还手之力。

而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又早已归附,还有大运河的修通,长城的修筑完成,东都洛阳的建成,如果再加上杨广登基之前指挥的一统南北方的“平陈之战”,可以说隋炀帝杨广的伟大功绩已经超越了历史上大多数的帝王。

隋朝中期地图

此时的隋朝,国土面积达46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0万,储存在各大粮仓的粮食一直到唐朝初年才被吃完。

《资治通鉴》中形容到:“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坐在御驾中的杨广,行在东都洛阳的专属御道上,耳听着两旁百姓跪地高呼“万岁”的呼喊,想起自己的丰功伟绩,也不禁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隋炀帝杨广像

这时的杨广不会想到,就在仅仅9年之后,此刻在御驾前为他掌旗的殿内少监李渊会终结他的帝国,而为他驾车的太仆少卿宇文化及更会下令砍下他的脑袋。

如果一切能够停在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的后世评价一定会比拟秦皇汉武。当然,可能也就没唐宗宋祖什么事了。

毕竟此时的李世民,还是个孩子。

2.

一个帝国的建立通常有两种途径,要么是打仗打出来的,要么是篡位篡出来的,而隋朝就属于后者。

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出身关陇门阀,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北周时为随国公。

后来周静帝继位,年仅6岁。当时皇帝的亲妈,也就是太后杨丽华担心孤儿寡母的政局不稳,为了保证小皇帝的安全和娘俩的权力地位,就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父亲以外戚的身份担任了北周上柱国和大司马(均为最高军事长官官职)。

这位太后的父亲,就是杨坚。

讽刺的是,本来该成为小皇帝和太后保障的杨坚,却成了太后杨丽华引进来的祸水。

就在小皇帝继位两年后的公元581年,这位杨坚外公就篡夺了他亲外孙的皇位。

于是北周覆灭,隋朝建立。

杨坚篡周

这种外公篡外孙的可耻行径,历史上大概也只有杨坚干出来了。

虽然杨坚同志确实是“得位不正”,但却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好皇帝。

新建立的隋朝,在杨坚的带领下,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击败突厥,历史上称之为“开皇之治”,是著名的封建王朝盛世之一。

在杨坚将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打的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后,东突厥的启民可汗上表尊隋文帝杨坚为“圣人莫缘可汗”,上表中说道:“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于是,杨坚成了隋朝皇帝兼突厥名义上的君主,是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此后大概50年,有个皇帝也被周边的游牧民族尊以类似的称呼,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

由此可见,对付帝国的敌人,最好的方法还是揍到他叫爸爸。

3.

隋文帝杨坚共有5个儿子,而杨广是次子。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仅仅11天后,年仅12岁的次子杨广被封为晋王,一年后又被封为武卫大将军,坐镇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以防备突厥。

在晋阳很好的完成了学习和历练任务的杨广,于公元586年(开皇六年)被任命为内史令(宰相之一)。

公元588年(开皇八年),隋文帝杨坚准备一举消灭偏安江南的陈朝,又任命杨广为统帅,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名臣名将为辅助。

自该年十月发出对杨广的任命,仅仅在三个月后的公元589年(开皇九年)正月,杨广便挥军攻入陈朝国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灭国成功的杨广,不但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下令收取陈朝的档案图籍“封存府库”,对陈朝的“资财一无所取”。

陈朝的被灭,意味着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南北方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一时间,“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通过这场“平陈之战”的胜利,以及带兵占领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后成熟的政治表现,杨广获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政治资本迅速积累。

隋文帝杨坚也是欣慰不已,随即封杨广为太尉,并且大加赏赐。

随后的几年里,杨广频频受到重用,总是如救火队员一样出现在帝国最需要他的地方。

比如北方边境的突厥人蠢蠢欲动,杨广便坐镇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又比如江南各地发生大规模叛乱,杨广马上被调任扬州总管,坐镇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

再比如几年后突厥再度犯边,杨广又被任命为统帅带兵北上御敌等等。

虽然隋文帝杨坚的其他四个儿子,包括作为皇太子的长子杨勇在内,都被提供了各种各样历练的机会。但相比较之下,最耀眼的存在还是杨广。

在世人看来,杨广毫无疑问是皇帝五个皇子中能力最出众、品德最优秀的那一个。

可是,即便杨广再优秀,他也只是晋王而已。而那个注定能够成为帝国的继承人、未来君临天下的存在,是他的大哥杨勇,而不是他。

杨广能接受么?

当然不能!

“我这么优秀,天下理应是我的!”

杨广如是说。

4.

平心而论,杨广不管在样貌、才情、功绩以及声望上都远远超过了他的兄长、太子杨勇,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嫡长子”身份的缺失。

不过“嫡长子”这三个字,真的很要命。

古代中国继承传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正妻所出为嫡子,第一个儿子为长子。

太子杨勇和他的四个兄弟们都是皇后独孤伽罗所生,所以杨勇既是嫡子又是长子,这身份实在是无懈可击。

杨广想要登上太子的宝座,就必须想方设法先把他哥哥从那个位置上拽下来。

其他方面都好超越,唯有出生顺序这种事情怎么也超越不了。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只要太子杨勇被废,“嫡长子”这个身份也就不足为惧了。

虽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可杨广毕竟不是俗人,他有能力、有野心、更有耐心。

有志者事竟成啊!

于是,一场精彩的“道德秀”即将开场:

编剧、导演、领衔主演:晋王杨广

主演: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伽罗

友情出演:晋王妃萧氏

群演:晋王府属员

剧目一:

杨广外出狩猎,忽然天降暴雨,随从连忙拿出雨衣要给他披上。杨广却连连拒绝,说道:“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

侍卫们大为感动:吾主仁义啊!

剧目二:

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驾临晋王府,发现许多令他们欣慰无比的细节:

端茶送水的侍女都又老又丑,且衣着朴素陈旧,显示着杨广的清静寡欲和不喜女色。

床帘一律使用廉价的素绢,而不是昂贵的丝绸,显示着杨广的庄重和简朴。

许多断了弦的乐器被随意摆放在空旷的角落里,上面布满灰尘,显示着杨广的务正业和不沉迷。

夫妇二人叹道:吾儿德高啊!

剧目三:

杨广坐镇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皇帝老爹派人前来视察,不论其职务高低,杨广和王妃萧氏都会把他们奉为上宾,亲自站在大门口迎接。

而后美酒佳肴款待,临走时再赠上一批贵重的礼物。

于是,返回皇宫的內侍都会不约而同地称赞道:晋王仁孝啊!

就这样,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卖力的进行表演,潜移默化的提升着皇帝夫妇对于自己的好感,一点一滴的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判断。

如果说杨广表演“崇尚简朴”是为了迎合隋文帝杨坚的胃口,那他自从和王妃萧氏成亲以来,几乎不近其他女色,只与萧氏恩爱有加、相敬如宾,所有的孩子都是萧氏所出的表现,则成功的博得了皇后独孤伽罗的喜爱。

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的皇后、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制的倡导者、封建社会女权主义先锋人物。

说起来,杨坚在他当皇帝的大部分时间里,可以用治国勤恳、生活俭朴、清心寡欲来形容,堪称历代帝王的楷模。

而杨坚能够获得“帝王楷模”称号的最大原因是他娶的女人叫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对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们要求非常苛刻,还经常干涉他们的私生活,稍有不慎,家里的男人们就会受到责难。

因为独孤伽罗早年与丈夫杨坚可谓是同甘苦共患难,因此杨坚对她一直尊重有加,即便登基称帝之后,仍然小心翼翼遵循着一夫一妻的训条,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五个儿子也均为皇后独孤伽罗所生。

别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可怜的隋文帝杨坚除了妻子以外,怕是连其他姑娘的手都没碰过。

但时间长了心里也很是痒痒,想着好歹也是帝王至尊,偶尔越界一下想必也问题不大。

一次,杨坚试探性的宠幸了宫女尉迟氏。几天后,消息传到皇后的耳中,独孤伽罗愤怒不已,当即下令将宫女尉迟氏处死。

杨坚得知此事后也是气愤难当,感觉自己皇帝的尊严受到了一万点暴击,独自骑马出宫,狂奔出二十多里,一副离家出走的样子。

这可把朝中大臣们吓坏了,纷纷策马追来。

看着追来的大臣们,杨坚忍受不住心中的压抑,失声控诉道:“朕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大臣们赶紧规劝:“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

在大臣们连哄带骗的安慰下,杨坚也慢慢冷静了下来,在外面徘徊许久,直到深夜才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寝宫。

独孤皇后的厉害可见一斑。

说回杨广,杨广对正妻萧氏的尊重有加深得皇后独孤伽罗的赞许。

无论人前人后,独孤皇后时常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晋王贤明啊!

5.

人们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假如你有猪一样的对手,不论有没有神一样的队友,你都会发现原来成功是那么的唾手可得。

在晋王杨广决定做个乖宝宝、道德模范、拼命的为自己刷声望的时候,他的对手,太子杨勇却依旧我行我素,大大咧咧到几乎没有脑子的程度。

皇帝杨坚崇尚朴素,可这位太子杨勇却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喜好奢华,不但迷恋物质精美,还一度以超越太子礼制举办宴会接受大臣们的恭贺。

皇帝表示不满意。

皇后独孤伽罗看重夫妻情感,可太子杨勇偏偏厌恶皇后为他安排的太子妃元氏。

除了不宠太子妃,对其余的四个妾室倒是宠爱有加,光儿子就生了十个,却没有一个是太子妃元氏所出,致使元氏终日郁郁寡欢,不久便暴病身亡。

皇后表示很反感。

老两口不禁时不时的将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相比较,越比却发现越没的比。

一如天上云,一如脚底泥。

在这种比较中,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的内心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念头——易储。

可易储已经不仅仅是帝王家事,更是影响政局的国事,因此朝臣们的意见就至关重要。

而当时在朝中对皇帝、对其他大臣们最有影响力的人,莫过于皇帝杨坚的族弟、越国公杨素了。

杨素铜像

杨素,隋朝权臣、诗人、军事家。

曾经协助杨坚篡位,实际主导了“平陈之战”(杨广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带兵大破突厥并使其分裂,随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最高长官之一,等同宰相)。

隋朝三省六部制

因此,杨广要想扳倒太子杨勇,就必须得先打通越国公杨素的关节,将他拉拢到自己这边来。

杨广便使亲信拉拢越国公杨素的亲弟弟杨约,具体的拉拢方式为天天约杨约喝酒,次次将其喝大,然后与之赌钱,却把把都输给杨约。

杨约便日复一日的喝酒,喝大,赌钱,然后赢钱。

时间长了,杨约也觉得奇怪,毕竟心里清楚自己并不是什么赌神。

于是在又一次喝大后,趁着醉意询问杨广的亲信:这是为何?

杨广的亲信便回答:“此乃晋王赏赐,命与君同乐。”

杨约惊的一下醒了酒,这里面有事啊!急忙追问原因。

杨广的亲信说:“您和尊兄杨素功勋盖世,掌握朝政大权,但得罪过的大臣不计其数。这些人里有许多是太子的亲信,一旦皇上驾崩而太子登基,只怕您和尊兄顷刻间就会覆灭?现在,太子杨勇失宠于皇后,皇上也有了废黜太子之意。如尊兄愿意请皇上立晋王为太子,事成之后,晋王必会感恩戴德,铭记于心。您和尊兄有了新的“从龙之功”,地位也就更加稳如泰山了。”

杨约回去怎么和他的兄长杨素说的不得而知,但很快针对太子杨勇的各种不良传闻和诽谤在朝廷中广为传播,闹得沸沸扬扬。

最夸张时,几乎每天都有太子杨勇的丑闻被爆料出来。

隋文帝杨坚虽然已经对太子杨勇失望,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在易储这件事上依旧犹豫不决。

太子杨勇当然也感受到了这股阴风,焦急之下方寸大乱,迭出昏招。

他不但命术士大造巫蛊行诅咒之事,还派人打探皇帝杨坚的言语行踪。

但这一切却让皇帝杨坚更加猜忌,于是杨坚故意离开长安,然后命杨素监视东宫。

杨素故意前去东宫见太子杨勇,略施激将法就把杨勇气得怒形于色,口不择言。

于是杨素“如实”向皇帝禀报:“太子满腹怨恨,恐将生变,陛下应严加提防!”

皇帝杨坚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了,要知道他自己就是靠篡位当的皇帝,怎么能不防范于未然。便下令将太子东宫的精锐护卫调离,只留下老弱病残充门面,而后派人监视太子杨勇的一举一动。

这时,杨广出手了,他派人买通了太子杨勇的东宫属官,向皇帝实名举报太子杨勇意图谋反。

尽管太子杨勇还在竭力为自己申辩,但面对众多“铁证”,加上越国公杨素的添油加醋,其申辩越发显得苍白无力,甚至适得其反。

公元600年(开皇二十年)十月,皇帝杨坚下诏:废太子!

随即,东宫属官、太子亲信大臣及家眷,或处死,或为奴。

杨勇政治集团就这样灰飞烟灭。

十一月,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入主东宫。

杨广的时代,就这样正式开启了。

6.

杨广成为太子的当天,一贯贤明的他就像皇帝杨坚奏请了两件事:

一、东宫所用的服侍、车马、器具等,皆比原来的定制降低一个等级;

二、东宫所有官员在太子面前一律不得自称为“臣”。

老皇帝杨坚一下子就放心了:朕果然慧眼识珠。

此时的隋文帝杨坚,看到大隋国力强盛,周边异族恭顺有加,再加上自认为选对了太子,也就逐渐将权利移交给杨广,自己则在长安城西北的仁寿宫颐养天年。

这一点,从年号的变更中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公元601年,杨坚改年号“开皇”为“仁寿”,想着辛辛苦苦一辈子,该歇歇了。

公元602年(仁寿二年),女权主义者独孤皇后去世。

杨坚一边哀思着亡妻,一边如脱了缰绳的野马,在仁寿宫中招姬纳妾,频频行宠幸之举,仿佛要将以前的空虚一口气弥补回来。

不想以往旱的太久,猛地如鱼得水,却又涝了。

直叫冰火两重天啊。

很快,身体被掏空。

公元604年(仁寿四年)7月,杨坚因病去世,年六十四岁。

公元604年(仁寿四年)7月末,杨广登基。

登基后的杨广心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消除不利于皇位稳定的隐患因素,换言之,就是自己的那些亲兄弟们。

首先,他假传先帝杨坚遗照,命令废太子杨勇自尽。

随后,又派人暗中引诱汉王杨谅谋反。时任并州总管的汉王杨谅本就对大哥杨勇的遭遇兔死狐悲,加上手下人怂恿,也就决定起兵造反。

要说杨谅还是有这个实力的,毕竟并州总管这个位置手握大隋精兵,且统领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的52个州(隋朝一共190个州,后改为郡)。

起义也好,造反也罢,出师有名很重要。

要说当时最合适的“名”莫过于借口先帝死因不明,杨广杀父弑兄,为父兄报仇。可奇怪的是,汉王杨谅和手下的谋士们想了半天居然提出了越国公杨素意图谋反,汉王起兵清君侧。。。

这借口一出,天下哗然。

因为没人信啊!

汉王杨谅不管这些,于公元604年(仁寿四年)8月,召集30万大军,直逼长安而去。

然而,这场闹剧仅仅持续了一个月,就被越国公杨素带兵平息,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活捉汉王杨谅。

一个亲王,带着30万军队的叛乱,一个月就被平息。

能说杨广对此事毫不知情而无所准备么?

至此,废太子杨勇被杀,汉王杨谅被擒后幽禁至死,秦王杨俊则在较早前被隋文帝杨坚罢官圈禁后抑郁而终,蜀王杨秀也是被隋文帝杨坚废为庶民,后遭终生禁锢,一直苟活到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后被宇文化及所杀。

虽有人说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不过杨广显然不这么认为,兄弟们都被收拾掉了,他也就放心了。

是时候实现自己心中的大业了!

7.

公元605年春天,雄心万丈的杨广就把帝国的年号定为“大业”。

杨广心中积压了多年的抱负,决心定要在自己手中一一实现,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向往“大业”的野望。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3月,杨广下诏,命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负责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

诏令一下,一举投入这个大型建筑工程的工匠民夫就多达二百万人。

随后,又命人搜罗四海之内的奇木嘉卉、珍禽异兽等,以装饰宫廷园林。

同时诏命东都洛阳建成之日前,洛阳郊区及天下各州的数万富户必须迁居洛阳,以充实户口、繁荣东都。

隋朝东都洛阳城

大手笔啊!

不过别急,就在营造东都的命令下达仅仅4天后,开凿大运河的诏令随即发布。

大运河工程分为三期,共计调用民夫将近四百万人。

第一期为“通济渠”,长一千一百公里,连接黄河、淮河与长江。

第二期为“永济渠”,长一千公里,连接涿郡(今北京市)与黄河。

第三期为“江南河”,长四百公里,引长江水经太湖,直达钱塘江(今浙江杭州市附近)。

至此,这条总长两万五千公里的隋唐大运河,终于完整地呈现在帝国臣民和无数后人面前。

隋大运河

叹为观止啊!

但还没完,开凿大运河的命令颁布9天后,杨广又命人前往江南建造大型龙舟、楼船共计数万艘。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8月,杨广迫不及待的乘坐刚刚建好的龙舟巡视江南。

杨广的龙舟高四十五尺(约14米)、长两百尺(约60米),上有建筑四层。最上层的“正殿”供皇帝接见百官,有“内殿”供皇帝休憩,有“朝堂”供百官办公用,中间两层共有房间一百二十个,皆用黄金璧玉装饰,下层供服侍皇帝的宦官宫女居住。

杨广的龙舟后还有供后宫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道、外宾乘坐的各种船舶有数千艘,供禁军护卫乘坐以及装载各种物资的还有数千艘。

一路下来,总共征调的拉纤民夫多达十万余人。

这支规模空前的盛大船队首尾相接两百余里,骑兵在两岸护卫随行,运河边各色旗帜迎风招展,好不壮观!

杨广下江南

船队所经之处,五百里范围内的各级官府都要进贡当地美食,有的州甚至动用了一百辆牛车来装载和运送。各地所献均为精美的山珍海味,且数量预备极多,所以每次启程之前,就会有大量吃不完的食物被抛弃和就地掩埋。

杨广就是这风格,凡事力求高大上,完美至臻,从来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但好大喜功的杨广并不是无的放矢,营造东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都有其背后深远的意义。

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在位时,虽然在帝国的疆域上实现了天下一统,但是北方与南方事实上仍然是貌合神离。毕竟南方和北方分裂隔绝了三百多年,并不是隋朝短短十几年的统一时间可以弥补的。

这种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严重削弱了一个统一帝国应该有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而客观的讲,都城长安地处帝国的西北一隅,一旦河北或江南地区发生叛乱,等到长安的朝廷得到消息再做出反应,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使地方遭受不可避免的大规模破坏。

所以,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四方疆域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控制,为了南北两地能够消除历史裂痕,完成从疆域到精神的真正统一,在地处南北接合部的中原地区,选择洛阳营建一座新都,并开凿大运河勾连南北,不但在政治上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南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融也有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这一点,也被后来的人们所认可。

比如唐朝的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再比如明朝的于慎行说:“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矣!”

在内政上从未消停的杨广,同样在外交和军事一样马不停蹄。

从公元605年(大业元年)到公元611年(大业七年)间,杨广除了在国内不停的搞大型工程外,还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了一连串对外扩张和外交。

往北,宣威突厥,击破契丹;

往西,征服吐谷浑,交通西域;

往南,又经略海外,征服林邑(今越南南部),宣慰赤土(今马来西亚);

往东,则征服琉球。

隋朝疆域及周边形势图

四面出击之下,大隋的赫赫声威远播四夷,真腊(今柬埔寨)、婆利(今马来西亚)、倭国(今日本)等国纷纷来朝,向杨广称臣纳贡。

仅仅7年,杨广就做到了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帝王梦寐以求的成绩——社会稳定、人口增长、民生富庶、国力强盛、四海升平、万邦来朝。

假如杨广就此放手,他一定能够成为超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诸多伟大帝王的闪耀存在。

但杨广没有放手,因为在他心目中的大业版图上,还有最后一块拼图没有完成,那就是征服高句(gou 一声)丽。

可是信心十足的杨广,并没有看到帝国的疲乏,这种疲乏源自于多年来民力的疲惫。

杨广登基7年来的一切大业,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而是建立在数以百万计的青壮年的累累白骨之上。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杨广建东都、挖运河、修长城、四处出击、多次巡视全国,所耗费的民力已达到极限,任何一次差错都会让社会秩序崩溃,让帝国民众不堪重负之下奋起抗争。

可理想主义者杨广是不会想到这些的,就算想到了也不会在意,毕竟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他的“大业”更值得关注了。

8.

高句丽是现在棒子们的祖先么?

并不是,虽然棒子们一直这么说,但事实上高句丽是我国古代存在于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而今天棒子们的真正祖先是当时生活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国和百济国人,其主要特征是小眼睛塌鼻子,面部五官比较扁平,和今天的棒子们的长相极为类似。

公元5世纪朝鲜半岛图

那棒子们为什么非要说高句丽是自己的祖先呢?

我也不知道,可能看高句丽曾经也还算强盛过,而且离他们新罗和百济比较近吧。

毕竟他们喜欢乱认祖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屈原和端午节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不说了,说多了真的恶心。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杨广下诏,以收复汉魏故地(汉朝和曹魏)为口号,征伐高句丽。

汉代所属朝鲜半岛四郡图

但真正出兵的时间却是一年以后的大业八年,也就是说,战争筹备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都在做什么?

等待全国兵源集合于涿郡(今北京市),陆海军兵数量总计一百一十三万,分二十四支大军,全部听命于杨广本人。

除了军队以外,还有许多外国君主和使节随行。

这是打仗么?不,这是武装游行!

汉高祖刘邦当年就曾经坦承自己带兵最多十万,韩信带兵则多多益善。

杨广就敢亲自指挥一百一十三万大军,不,准确的说他是带了一百一十三万个小弟去嘿唬高句丽了:看到没有,朕兵多将广,尔等赶快投降!

高句丽的实力如何?总人口也就是几百万,军队三十万。

如果单从力量对比来看,一头猪来指挥恐怕都能赢。

可事实证明,杨广表现的还不如一头猪。

本来这场战争,杨广只需要派遣一名优秀的统帅,带二十万军队,速战速决,就可以征服整个高句丽。

可杨广不,他非要御驾亲征搞游行。

第一战就是与涿郡隔河相望的高句丽重镇辽东城,百万隋军把辽东城包围的犹如铁桶一般。

正式攻城之前,杨广却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也就是说,即便有破城的机会,指挥的将领也要派人去80里外的后方请示杨广的圣意。

然后杨广还附加了一句:“高句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

因为这道无脑的诏令,辽东城战役就出现了一幅奇葩的景象:每当城池快要陷落,里面的高句丽守军就高喊投降,紧接着城外的隋军就停止了进攻,急忙去80里外请示杨广圣裁。而在这期间,高句丽守军已趁机修复好城防,严阵以待。接下来,城外隋军受降不成,又开始新一轮的攻城。

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折腾了两个月。

杨广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分兵渡过鸭绿江前往进攻高句丽都城平壤。

隋征高句丽路线图

可战争持续到现在,很多问题就出现了。

最初隋军携带粮食过多,但长途跋涉行军士兵不堪重负,要么扔兵器要么扔粮食,于是到平壤城前反而粮食不足了。

再加上当时已进入了高句丽地区的寒冷雨季,出征前从上到下对于东北及朝鲜半岛的寒冷雨季没有足够认识,导致棉衣不足,士兵们也就饥寒交迫了。

这时候,高句丽丞相前来隋军营地表示只要隋军后退,高句丽一定前往杨广帐前投降。

隋军统帅宇文述本就进退两难,听到对方如是说,也就就坡下驴的退兵了,谁知道退兵过河途中,被高句丽军队一个半渡而击,大败而归。

陆军溃败!

海军一路,见此情况,决定独自攻打平壤。

统帅来护儿先在平壤城下击败高句丽大军,然后顺势攻破平壤外城,胜利似乎已唾手可得。

可来护儿竟大出昏招,非但没有一鼓作气攻破平壤内城,反而在城中扎营开酒会,而后纵兵抢掠。

这兵放出去容易,可收回来就难了。

高句丽内城军队联合城外伏兵,内外夹击正在城内抢劫的隋军散兵游勇。

来护儿大败,几乎独自一人逃回海军营地。

海军亦败!

杨广见此情形,也预感到再难有作为,终于下令撤军而回。

战争打了7个月,隋军损失军队三十五万、将领数十以及物资无数。

冤啊!

9.

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后,杨广威信扫地,同时国内民怨也近一步爆发。

首先东突厥和西突厥开始阳奉阴违,然后周边异族首领也不再前来东都朝拜,加上国内今山东、河北和河南地区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整个大隋的局面日渐恶化。

杨广却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征伐失败的缘故,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要再征高句丽,只要胜利了仿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春天,杨广发布诏令二征高句丽。

这一次,杨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对具体战事瞎指挥,下令“听诸将便宜从事!”

隋军打的还是不错的,先在辽东城附近击败数万高句丽军队,然后重新包围辽东城。

另有陆军一路越过鸭绿江,海军一路集结待发朝鲜半岛登陆,随后两路夹击平壤。

一切都在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

但就在这时,杨广突然收到了一封来东都洛阳的急件:礼部尚书杨玄感举兵造反了。

杨玄感,礼部尚书,世袭楚国公爵位,上一代楚国公杨素的长子。

杨玄感造反的原因很多,他肯定有自己的野心,但杨广对杨素杨玄感父子的猜忌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杨素功高盖主,晚年生病时,杨广就几次问身边的內侍:这老儿还没死么?

同样获得杨广这样悉心问候的还有他的表哥,也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

如果不是杨素在公元606年(大业二年)就去世的话,说不定杨广就要撸起袖子动手杀人了。即便如此,对于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杨广也是表面上重用,实际上架空。

杨玄感的造反无疑断了杨广的后路和粮仓,无奈之下,杨广不得不命令征伐高句丽的隋军退兵回国平叛。

二征高句丽失败!

杨玄感的叛乱从发起到失败被杀仅仅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可影响却重大。

不但二征高句丽失败,物资损毁严重。而且平叛时对于杨玄感叛军和叛军曾盘踞过的地方杀戮过重,整个中原更是民怨沸腾,起义军蜂起,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整个一幅天下大乱的局面。

可杨广不管这些,他只想着凑齐心中大业的最后一块拼图。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2月,杨广下诏三征高句丽。

国内大臣反对,杨广不听。

征召来的士兵逃跑者不计其数,或者就地落草为寇,杨广不顾,执意要继续征伐。

高句丽的情况也是非常糟糕,虽然前两次战争算是获得了胜利,可是毕竟国小民弱,一样的疲惫不堪,损失惨重,几乎丧失了抵抗能力。

隋军一路攻到平壤城下,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这时候,高句丽国王派使者向杨广投降了。杨广本来就是为了征服高句丽的名声,于是便顺势接受了。而后,班师回朝。

几十万阵亡隋军的代价,就是为了杨广的名声。

可悲。

杨广回到东都洛阳后,诏令高句丽国王来觐见,哪知又被拒绝,恼羞成怒之下又下诏四征高句丽。

可局势已经不是杨广可以控制的了,此次征召令几乎无人响应,第四次征伐之事也就无疾而终了。

10.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杨广率群臣北巡,其初始目的是想要东突厥可汗继续臣服。

谁知得到消息的东突厥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将杨广包围在雁门郡(今山西祁州市代县),隋军突遭围困,兵力和粮草均不足以支撑防守,形势岌岌可危。

杨广手足无措时,大臣建议道:坚守城池的同时征召各地兵马前来救援。陛下只要宣布不再征伐高句丽,并且重赏守城和来援的将士,大家肯定奋勇争先,何愁不能成功?

杨广无奈,只好按照大臣的建议宣告天下。顿时士气大振,各地援军也火速增援。

此时,援兵渐渐抵达,且东突厥内部传出有贵族叛乱的消息,东突厥可汗最终在围困雁门郡37天后,撤军返回,总算是虚惊一场。

可杨广返回东都后,就觉得之前给出的封赏规格太高,予以降级。同时又流露出了再次征伐高句丽的想法。

于是,杨广作为一国之君所剩的最后一点威严,不仅在突厥和高句丽等少数民族之中,也在麾下众将士和文武百官之中,更在广大黎民百姓之中灰飞烟灭了。

杨广也感到心灰意冷,觉得没有人理解他的大业和雄心,曾经的盛世蓝图更转眼间化为尘埃。

从此,杨广虽然活着,可心已经死了。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杨广离开了东都洛阳,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市),而后久留不归。

也许只有那江南的美景才能让他已经死去的内心荡起一丝涟漪。

而此时的大隋,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隋末各地反王形势图

大隋天下狼烟四起,处处皆是反王。

可杨广已无力,更无心顾及这些了。

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杨广被宇文化及等近臣缢杀于江都,年49岁。

其大业之梦也随着杨广的身死而彻底消散。

也许最后一刻,杨广心中回想起的,还是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时,四十三岁的自己站在东都洛阳,习惯性地用那华丽的四十五度角仰望帝国的天空。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春江花月夜》 杨广

参考资料:

《暴君还是明主:黑白隋炀帝》 戴文杰 中国铁道出版社

《历史的裂变》 王觉仁 现代出版社

百度百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隋炀帝杨广和他的大业之路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