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人们谈论中国文学时,总要称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伟大成就。如果不绝对地理解,可以说这10个字确实高度概括了我国历史上几个时期的不同文学特点,体现了各个时代文艺的风格特征。

元朝是元曲称雄的时代。所谓元曲,包括散曲(新体诗)和杂剧(歌剧)两部分。散曲是独立的,同时又是构成杂剧的主要成分。就文学性质而言,二者本不应合在一起称谓,但前人研究杂剧时,只以其中的曲辞代表杂剧的生命,并把剧中的曲辞与散曲混为一体,统称为元曲。名称虽然沿用至今,我们却应分别认识散曲与杂剧。

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它的兴盛与词的衰落密不可分。散曲在体裁上有小令、双调、套曲之分。就数量、内容与艺术性论,散曲稍逊色于唐诗、宋词,但有它独特之处:突出的民间风格与地方色彩,文言词汇少,方言俗语多;质朴自然,鲜明泼辣,雅俗共赏。元朝有名姓可考的散曲作者计200余人,就贡献论,首推马致远。他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元人描写自然景物的名作,被誉为“秋思之祖”,一直为后人所推崇。

马致远

杂剧的成就远高于同代的散曲。杂剧有宾白(台词)、较齐全的角色(人物)。有科(表演动作)的记载、道具的说明,有歌词等。歌唱部分由套曲组成,每个套曲为一折(相当于现在的一幕),绝大多数分4折。有歌唱、音乐、舞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说明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杂剧的产生为中国戏曲史开辟了新纪元。是我国真正戏曲的开始,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杂剧的产生与兴盛,和关汉卿是密不可分的。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主要革新家之一,是我国戏曲史上产量最高、成就最大的伟大作家。后人尊他为杂剧的奠基人、开山祖。大家都知道,英国的莎士比亚是世界上著名的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比莎士比亚要早300年。他一生写了67个剧本,遗憾的是保留下来的仅有18个。他的成就与地位,毫不逊色于莎士比亚。

我们称谓关汉卿是伟大的人民戏剧家,主要是因为他本身处于下层人民之中,与下层人民同呼吸共忧患,忠实地做下层人民的代言人,利用戏剧为武器,向着封建统治者开战。因而,在当时就已“姓氏香四大神州”。他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善于构思,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因而写出的作品倍受广大人民欢迎,有着永世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成为不朽佳作。

关汉卿的剧作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许多作品至今仍活跃在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舞台上。代表作《窦娥冤》(已拍成电影)称得起是世界著名悲剧之,早在100多年前就被译成外文流传欧洲。日本也曾翻译过他不少作品。郭沫若同志说关汉卿“是全人类的关汉卿”,这评价是恰当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元曲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