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4年2月7日,东省莘县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
马本斋妻子孙淑芳和5岁的儿子马国超,望着病床上满脸憔悴的丈夫心里不禁一阵酸楚。
看看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马本斋吃力地拧开钢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两个字“中国”,然后对儿子说:“咱们的祖国叫中国,将来你长大了,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咱们的祖国。”
这是战斗在冀中和冀鲁豫根据地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留下的最后遗言。
马本斋,原名马守清,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献县是马姓发源地之一,东辛庄是一个有700多户回民的大村子。马家13口人,马本斋兄弟3人他排行第二。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深明大义,从小就给他讲苏武牧羊、木兰从军和岳母刺字的故事。
马本斋10岁时,在父母坚持下读了3年私塾,由于家境贫寒很快退学。
马本斋17岁那年遭遇大旱,跟着父亲马永长走西口,先在张家口一带炸油条谋生,又辗转到了内蒙给人放马。马本斋年纪轻轻就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看透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1921年冬,19岁的马本斋加入东北军张宗昌部。通过刻苦努力练就一手好枪法,加上粗通文墨很快升任班长、排长。不久,又被选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连长、营长、副团长。
1928年春,26岁的马本斋在山东莱阳被刘珍年任命为团长。
此时,后来的开国上将吕正操还在少帅张学良手下当秘书,开国中将万毅还在沈阳北大营任军械官。1929年东北军易帜,刘珍年被蒋氏任命为独立21师师长,马本斋也出任4团团长。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拱手把东北诸省让给了日军。
山东军阀韩复榘、刘珍年各怀鬼胎,一门心思盘算如何自保。不满“不抵抗”的马本斋被免掉团长,改任烟(台)威(海)汽车路局局长。1932年秋,刘珍年被调往南方“剿共”,马本斋弃官回乡。
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
这是马本斋回到献县老家以后的感慨,不久,这位东北军的神枪手和一个地主家走出来的丫鬟孙淑芳结了婚。孙淑芳出身清苦,却也是一位奇女子,后来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双枪女将”。
1937年8月,马本斋的大哥马守朋和许多乡亲都被日军刺死。
马本斋发动全村70名青年成立了一支回民义勇队。成立不久,义勇队就伏击了河间到沧州的一辆日军卡车,歼敌6人,缴获“王八盒子”5支、“三八”大盖18枝、子弹数百发和手榴弹数十枚。
随后,马本斋带领义勇队把大清朝淹没在子牙河的一口上千斤大钟打捞出来,铸造了20门土炮“大抬杆儿”(日军称“扫地炮”)和16枝火枪。这些武器,很快就用到偷袭的70多个日伪军身上。
1938年4月,回民义勇军在河间加入了孟庆山的八路军。
这支队伍,起初叫回民教导队,3个月后扩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在3个月率领500多人作战30多次,歼灭日伪军500多人,颠覆鬼子军车20多列,队伍也发展到1500多人。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冀中军区派来老红军郭陆顺任政委。随后,回民支队参加了百团大战、大清河交通破袭战、青(县)大(城)战斗。
1941年秋,恼羞成怒的日伪军纠集1000多人包围东辛庄,抓走马本斋的母亲,妄图效法三国“徐庶救母”让大孝子马本斋主动来投。马本斋深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断然拒绝和日军合作。
马母白文冠为断绝日军招降儿子的念头,绝食一周后壮烈殉国。
马本斋的妻子孙淑芳,也曾被日军逮捕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但是这位勇敢的女性和丈夫一样血性十足,宁死不和侵略者合作,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趁着日伪军的疏忽逃出了魔掌。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回民支队转移到鲁西北,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把三分区司令员赵健民降为副司令,让马本斋出任司令员。马本斋和赵健民配合默契,先后打残了汉奸齐子修、刘仙洲等部。
1943年11月,马本斋献计“牛刀子钻心”奇袭八公桥。
八公桥,是伪军孙良诚的指挥部所在地。马本斋“钻心战”猛虎掏心直捣敌军总部,然后收拾周围的据点。此战,八路军歼敌1600余人,缴获机枪17挺、步枪1600支、子弹4万发以及大批粮食。
冀鲁豫军区杨得志和黄敬盛赞马本斋,是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1944年1月底,马本斋后颈突然长出一个小疮。起初,大家都没太在意。战争年代负伤是家常便饭,何况一个不起眼的小疮。可是这个黄豆大的小疮看似平常,却是中医上的“砍头疮”,毒性大,疼痛难忍。
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女军医小王给马司令开了刀。
回民支队的指战员们,对马司令的伤情非常关注。一些听过《三国》的战士还说,马司令和三国时的关云长刮骨疗毒一样不用麻药。大家都希望开刀以后,马司令的伤很快就会好起来。
可是3天过去,马本斋还是一直昏迷不醒。三分区政委刘星赶来时,王军医悄悄向政委汇报:“中医学上有一个说法,毒气归内、十有九瘁,马司令的伤情怕是不那么容易恢复。”
政委刘星听了很难过,和王军医、杨护士走进马本斋的北屋。
苏醒过来的马本斋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和几个人谈笑风生,刘星带来了主席给回民支队的电报,大意是说:你们以大智大勇驰聘于冀鲁豫平原,取得卓著战绩。总部决定,命你速来延安接受重任。
带领回民支队奔赴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这可是马本斋的夙愿。
主席曾称赞“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轻声把来电读了三遍,暗黄色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红润。他一字一句地说:“老刘,上级来电对咱们鼓励太大了。我们要坚决执行命令,尽快出发。”
王军医有些难过:“司令员,你的病还得休养一阵子。”
马本斋有些歉意:“老刘,真对不起,部队的重担都压在你一个人肩上。”
刘星强忍泪水挤出一丝笑容:“老马,现在安心养病,等你好了再去延安。”
在马本斋的再三催促下,刘星才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屋子。可是,他们都没注意,马本斋的妻子孙淑芳带着5岁的儿子马国强,无意中听到了王军医和刘星政委的对话,早在旁边的屋里泪如雨下。
为了不影响大队赶赴延安,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队先行。
临行前,杨得志特意赶到马本斋的住处向他告别。见到马本斋的一刹那,杨得志有些难过,只见身材高大的马本斋由于脖子后面毒疮的折磨,有些消瘦和憔悴,尤其是因为高烧不退神志也不大清醒。
看到自己的老上级和亲密战友杨得志,马本斋艰难地睁开双眼,但是嘴唇动了几下,却很难发出声音。杨得志望着比自己年长近10岁的马本斋,示意他不要说话,然后告诉他,自己先带大队赶赴陕北。
马本斋忽然清醒了很多,吃力地说:我应该和部队一块走。
杨得志强忍泪花,拍拍他的手背:不要急,等你病好了,再去追赶我们。
此时,马本斋用力地说:杨司令,我总想,和你一块,去延安!
杨得志走后,回民支队的指战员在出发的这一天,也都赶来急切等待马司令能够和自己一起奔赴延安。刘星和回民支队党委在马本斋恳求下,让战士用担架抬着他来到会场为指战员们送行。
杨得志和回民支队的广大指战员,谁也没有想到和马司令一别竟成永别。大家在奔赴延安的途中得知噩耗,悲痛不已。新中国也因此痛失一位身经870多战、威震冀中和冀鲁豫根据地的开国将军。
1944年2月9日,按照马本斋的遗愿,将军遗体安葬在战斗过的莘县张鲁集。
新中国成立后,马国超没有辜负马本斋将军的遗愿,子承父志从军,并在1994年55岁时成为少将,还写下了200多万字的作品。相信,马本斋将军在天之灵,一定会欣慰。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回民支队威震根据地,司令员却意外牺牲,源于一个小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