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向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关向应原名关致祥,字和亭,满族人,1902年出生于辽宁省金县大关家屯一户农民家庭。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赴上海,进入共产党人创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后改名关向应,志在响应主义之召唤,为之而奋斗。

青年关向应生活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痛切地感受到当亡国奴的耻辱。政府的腐败,民族的屈辱,在他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创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爰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屠(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1924年底,在赴苏联学习前写给其叔父的信中,关向应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献身革命的宏伟抱负。1925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卅运动爆发后,关向应奉调回国,在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工作,为恢复当地的党团组织作出了卓越贡献。1932年1月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员、湘鄂西军事委员会主席、红三军政治委员。1934年,在枫香溪会议上,关向应严肃批评了当时存在的“左”倾错误,会议通过了恢复红三军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停止肃反,建立黔东根据地等正确决议。枫香溪会议把濒临绝境的红三军从“左”倾错误的危害中挽救出来,也让贺龙真正认识了这位中央派来的政委,贺关二人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创造了我党我军历史上高级干部肝胆相照、精诚团结、长期合作的光辉典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向应任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他与贺龙等同志率120师主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1937年10月,120师在关向应与贺龙的指挥下,在雁门关伏击日军汽车队,粉碎了日军两条交通补给线,对于迟滞敌人的进攻起了重要作用。

长期的戎马生涯,艰苦的战斗生活和紧张繁重的工作,关向应积劳成疾,但他始终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拼力工作,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息。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同志因肺结核病在延安逝世,年仅44岁。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的挽词。

(据新华社大连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关向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