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8月29日,湖南省浏阳县一户贫苦农民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他就是寻淮洲。
然而,家人们在短暂的愉悦之后,却迎来了深深的忧虑,寻淮洲由于营养缺乏,先天不足,从小身体就比较虚弱,一直到4岁还不能独立行走,这可让家人操碎了心。
所幸,在家人的关怀下,寻淮洲的身体状况逐渐强壮起来,后来也能行走自如了。也许是老天爷为了弥补幼时不能行走的遗憾,小时候的寻淮洲大胆而顽皮,尤其喜欢爬树,每次爬树的动作灵活迅速,就像猴子一样自如,被村里人亲昵地唤他做“猴子”。
当时,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命运多舛且体弱瘦小的孩子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少年追梦,凌云壮志为国忧
尽管家里生活贫穷,但是寻淮洲的父母并不是短视之人,在寻淮洲9岁那年,他们想方设法凑足了学费,将他送进学堂念书。
寻淮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刻苦勤奋,每门功课都名列全班第一,年纪小小的寻淮洲就很有自己的想法,每天完成老师安排的功课之后,他除了苦练书法之外,还爬山、跑步,坚持锻炼身体,后来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练就了一双“飞毛腿”。
1925年,13岁的寻淮洲进入莲溪乡立高等小学就读,这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课堂上那些简单的课本知识,他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并萌发了革命志向,他写了一篇题为《现在的我》的作文,文中写道:“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春来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岁,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空空过此一生,岂不是太无意思了吗?……对于学业上应该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对于身体上,应该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练习,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
这份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豪迈,正是一束为国家未来蓬勃而发出的青春光芒,这一束光芒为即将席卷而来的革命浪潮不遗余力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久,湖南的工农革命运动迅速高涨起来,1926年9月,中共浏阳县委成立,浏阳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的寻淮洲先后在家乡参加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反日雪耻会”和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
1927年初,莲溪乡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寻淮洲被吸收加入了共青团。加入共青团之后,寻淮洲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查禁鸦片、禁止赌博、动员妇女剪发放足、破除迷信等一系列运动中,到处都有他积极的身影。
这一年,寻淮洲高小毕业了,因为他的思想觉悟和学习成绩俱佳,被破例聘为下湖初小教员。
在与土豪劣绅、地主恶霸的斗争中,寻淮洲迅速成长起来,而在各种活动中积极的表现,凸显他才能的同时,也成为反动势力的“眼中钉”。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当地反动团局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随着形势的发展白日化,党组织非常担忧寻淮洲的个人安全,于是安排他迅速转移。
临行前,寻淮洲安慰热泪盈眶的母亲:“我要去平江参加武装部队,有了枪杆子,才有力量打倒地主豪绅,才有打回来的希望,请母亲等待着这一天啊!”
就这样,在灰蒙的夜色里,15岁的少年寻淮洲告别依依不舍的亲人,独自一人走在故乡通向外面世界的蜿蜒小路上,去追逐他青春的梦想,他的前方,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广阔天地,而生他养他的故乡,再也没有等到他轻快回家的脚步。
寻淮洲刚走没多远就被“清乡队”逮住关押在一间民房里,幸亏看守是一位听过他的革命演讲的农民,偷偷帮助他当晚逃脱。
寻淮洲历经磨难,在平江长寿街找到了浏阳工农义勇队。由于他还不到参军年龄,部队本来是不接受的,但寻淮洲强烈表达了自己投身革命要参加武装斗争的决心,并意志坚定地说:“我早就恨透了反动派,早已立志干武装,请允许我效命沙场吧!”他的话让人深受感动,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年龄最小的战士,正式走上了红色革命的道路。
秋收起义,小荷已露尖尖角
1927年9月,寻淮洲参加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寻淮洲所在的第三团在铜鼓起义,后随部队向浏阳境内挺进,首战白沙镇告捷,第二天直取浏阳东门。这次战役击溃了敌人1个营的兵力,毛泽东决定乘胜追击,派起义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交界的山区进军。
紧接着,部队进行“三湾改编”,寻淮洲成为工农革命军的一名战士,机智勇敢的他不久就担任了班长。12月,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寻淮洲被任命担任第三营代理排长。
1928年初,秋收起义部队驻扎遂川县城休整,由于部队初建,各种条件都比较简陋,武器装备尤其紧张,于是团长张子清计划安排寻淮洲带领20名战士,到离县城15公里的卢姓地主家夺取枪支。
寻淮洲却认为,20名战士一下子出现在乡间道路上,容易被人发现不说,还不方便行动,艺高人胆大的他说:“人多目标大,容易暴露,我一个人去就行!”
当天深夜,寻淮洲扮成放牛娃,只身一人潜入地主家。此时看守的家丁早已昏昏欲睡,当他悄悄进到主人房,正在吃宵夜的卢地主吓得筷子掉在了地上,寻淮洲迅速用枪顶住卢地主,并假称外面有3个排的兵力接应,逼迫他就范。地主生怕寻淮洲指着自己脑袋的手枪走火,乖乖命令家丁拿出10条枪送给寻淮洲。
清点好数目,机智镇定的寻淮洲临走时,故意大声喊道:“一、二、三排,撤!”
就这样,个子矮小的他,单枪匹马,不费一枪一弹,在第二天清晨的时候,背着10条枪,气喘吁吁地回到了驻地,圆满完成任务。
得知寻淮洲孤身一人背回10条枪的事情后,毛泽东赞扬他是小英雄,并号召全体指战员和战士向寻淮洲学习。从此,“孤胆英雄”寻淮洲的名字传遍井冈山。秋收起义结束后他便跟随毛泽东部队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寻淮洲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入党后,勤奋好学的他坚持努力学习,进步飞快,多次参与指挥大大小小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他那有目共睹的才能,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钦佩和崇拜。
而他也因优秀的作战成绩从副班长、排长、连长升至红12军34师100团团长。天赋异禀的他,成为当时晋升速度最快的党员之一。
五次反围剿,成就最年轻军团长
1930年国共合作正式破裂,为了摧毁红军刚建立起来的战备力量,蒋介石调集了10万兵力,开始对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在此后不到4年时间里,蒋介石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
10月,蒋介石对红军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面对形势发展,毛泽东立刻作出指挥战略,带领一部分红军在龙岗地区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进行反围剿,命令寻淮洲带领红军第100团在左翼主攻战斗。
得令的寻淮洲不负众望,带领部队英勇奋战、顽强抵抗。战斗中,寻淮洲率领全连勇猛冲锋,奋力杀敌,每人身上仅有的20发子弹打光了,就用树枝、石头当武器.寻淮洲的左臂受了伤,鲜血顺着袖管流下来,战友们急忙扶住他,要把他抬下火线,被他一把推开,娴熟地从自己身上撕下一块布片随便包扎了一下,又把驳壳枪一挥,继续投入战斗。
在寻淮洲和战友们的奋勇搏击下,最终成功突破了蒋介石的包围圈,为中央红军的顺利转移奠定了基础。因为他在战役中指挥能力出众,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胜利后,寻淮洲任第100团团长。
1931年3月,面对被粉碎的第一次围剿行动,蒋介石悍然再次发动第二次围剿行动。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寻淮洲先后参加了富田、白沙、中村、广昌之战,身负重任的他不但安全掩护毛主席东征漳州,策应配合主力部队,歼敌数千,还逢战必胜,屡建奇功,为党中央突破蒋介石的包围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后不久升任红三十五师师长,此时的寻淮洲才19岁。
在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寻淮洲根据总前委“避其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歼”的指示,率领部队从闽西出发,翻过武夷山,转战江西兴国地区。
为了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一路上,他命令战士们将手中的水壶、坏武器、烂军服丢得到处都是,使紧随其后的敌军主力受骗上当,被诱入了红军的埋伏圈。红军主力抓住时机,在连塘、良村、黄陂三战三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为此,红三十五师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寻淮洲荣获二级红星勋章。
1932年夏,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寻淮洲又一次率领属下部队与兄弟部队一道守住了苏区南线战场。
在战场上英勇骁战,战无不胜的寻淮洲,令国民党闻风丧胆,但在同志们心目中却是一个思想成熟、年轻有为、对同志不乏热情的领导干部。
就在1932这年,杨得志被调到红45师担任管理科长,一直想上战场打仗的他非常不满意。于是,带着情绪的他找到了师政委。在政委跟他谈话的时候,杨得志发现屋里还有一个人,这人个头不高,年纪看上去顶多二十岁出头,背稍有点驼,他正专注地坐在桌前,手里握着支红蓝铅笔,小学生作画似的在一张纸上乱画。杨得志以为他是文书,心里想:机关和连队就是不一样,这人要到我们那个连当兵,我大半不会收留他——太瘦小了。
当从政委口中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寻淮洲师长时,杨得志不由得大吃一惊。寻淮洲看着他惊讶的表情大笑起来:“是不是看我身不过五尺,不像个师长的样子啊?哈哈!”
寻淮洲一阵爽朗的笑拉近了与杨得志之间的陌生感,后来他们俩成为并肩作战的亲近战友。
正是寻淮洲的伯乐眼光和不拘一格的使用,使杨得志从管理科长直接被任命为团长。
1936年,杨得志调任红1师副师长,师长是陈赓,一起合作指挥战斗了几次之后,陈赓对寻淮洲的独具慧眼,已经十分佩服。他拿杨得志开玩笑:“你文质彬彬的,看起来像个教书先生,当年寻淮洲那小子从哪看出来你会打仗?”
而熟悉他们的彭雪枫则幽默地说:“个中缘由,其实也很简单。打起仗来,寻淮洲是大鬼精,杨得志则是小鬼精,两个人都‘鬼’得很呢!”
1933年2月,寻淮洲接替刘畴西任红二十一军军长。他率部开赴宜黄地区,指挥全军在登仙桥、草台冈一带歼灭大量敌人。同年夏初,红二十一军在大湖改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寻淮洲任第五师师长。这时,红五师已成为红军主力师之一。
此时,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寻淮洲带领军队英勇作战,有效牵制了国民党的兵力,保证了红一方面军取得黄陂、东陂两役的胜利。
寻淮洲又一次受到了中央的嘉奖,之后红军内部进行改编重组,寻淮洲任红3团5师的师长,随红3军团4师、5师和红5军团34师组成的东方军去执行收复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和开辟闽北新苏区的任务。
寻淮洲带领部队从江西出发,前往福建,一路上歼敌数百,顺利解放归化,随后与东方军相互配合,最终取得胜利,顺利完成了中央布置的任务。
10月中旬,中革军委决定将红五师和红十一军合编为红七军团,任命寻淮洲为军团长,萧劲光为政委,粟裕为参谋长。这年,寻淮洲年仅21岁,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而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行动,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斗争中节节失利,形势极为险恶。
1934年7月,红7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战先遣队,寻淮洲则担任抗战总指挥兼红7团的团长,他带领部队从瑞金出发辗转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多个地区。
寻淮洲的作战方案牵制了大量的国民政府军队,多次突破了国民党的追击,即使这样,寻淮洲的做法依然受到了左倾错误领导者的指责跟不满,并将他从军团长降职为师长。
虽然无端被降职,但寻淮洲并不计个人的得失,他继续带领部队英勇作战,击败敌军数百人,连连取得了胜利。接着北上,威胁芜湖。
1934年初冬,皖南的山林弥漫着湿冷的雾气,年轻的师长寻淮洲率领部队,正沿着公路向北行进,向黄山东麓的太平县谭家桥地区开赴,准备设置埋伏阻击敌军。
12月14日上午,战斗在乌泥关一带打响了。但是,作战状况远不跟预料一样,由于红10军团团长刘畴西在计划伏击时没有选择好地形地势,加之没有合理地安排军队作战计划,让寻淮洲的部队成为辅助而非主攻力量,失去了巨大的优势。尽管敌军的先头部队落入了红军设下的埋伏,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后续增援敌军却紧跟而来,迅速占领了两侧的制高点。
错误的军事安排导致了伏击的失败,很快红军便败下阵来,军团固守的制高点乌泥关也被敌人生生夺去。原本一场具有优势的伏击战渐渐演变为消耗战,战局对红军越来越不利!
面对战斗形势的不利发展,寻淮洲决定让19师极力往前冲锋,可制高点被控,主动权已掌握在国民党手中,红军大势已去,完全处于劣势之中,难于动弹。
“这样下去可不成,吹冲锋号,同志们跟我上!”为了扭转战局,寻淮洲身先士卒,亲自带一个排争夺乌泥关制高点。冲锋中敌重机枪将寻淮洲腹部射出一圆形的蜂窝状,寻淮洲身体摇晃着倒下,战士们见状,赶紧冒着炮火抢救寻淮洲。昏迷一阵醒过来的他,顽强地支起身体,“抓住时机,向北突围!”他拼尽力量命令着。
然而伤势无情,当部队转移到皖南泾县的茂林地区附近,寻淮洲因流血过多永远闭上了眼睛,弥留之际,他反复念叨着“北上抗日……”“消灭敌人……”,这位中央红军五大主力军团中最年轻的军团长,怀着对革命理想崇高的眷恋,为国为民英勇牺牲的精神和初心倒在阵地前沿,牺牲时年仅22岁。战士们泣不成声,忍着巨大的悲痛,把他们敬爱的将领安葬在了蚂蚁山脚下。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第二天前来搜山的敌人竟然挖开了寻淮洲的坟墓,为了邀功请赏,惨无人道地将寻淮洲的头颅割下拿走。当地群众不忍英雄遗骸暴露于荒野,冒着生命危险重新将寻淮洲埋葬。
回念旧时人,潸然泪沾袖
1938年5月,陈毅率领部队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转战到茂林时,在寻淮洲的坟冢前回忆起并肩作战的岁月,动情地吟着“回念旧时人,潸然泪沾袖”的诗句,并为他重建了坟墓,亲手撰写墓志铭:“寻同志为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著称,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实在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多年之后,粟裕回忆说,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锻炼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历史的洪流将这位年轻的红军战将,一次次裹挟于严酷的战场之中,从年仅13岁的他立下“将来为国家做贡献”的誓言那一刻起,寻淮洲就一直遵从自己在高小作文中所写的初心:革命的意义,是革除腐劣而建新优,如社会黑暗,便起社会革命;政治腐败,便生政治革命。
一次次战斗的生死较量让他迅速成长,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用尽了自己青春的光芒,撕开旧中国的黑暗和严寒,以自己的奉献与身躯为薪柴,让光明与温暖拥抱中国的未来,这一切于他,寻常而无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他比林彪更年轻当上红军军团长,时年21岁,但22岁时便壮烈捐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