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17日,一封“008”号电文就在上海市公安局内流传:
“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
调查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可始终没有找到李静安的踪迹。
隔了三天,调查员接到群众的反馈,说一伙国民党押解着十多人到戚家庙实行了枪决,那时距离上海被成功解放不过剩下短短20天时间。
为了搞清楚这些人里面有没有李静安,调查员当即就过去了,同行的还有李静安的妻子。
戚家庙里,一具又一具烈士尸骨被抬了出来,直到最后一刻,那个始终沉默着的女人才猛地嚎叫了出来,“李白!我的丈夫啊!”,在场之人闻声无不心如刀割。
原来,李静安,也就是化名为李白同志的共产党人就在其中。
当李白烈士的遗体被迁往龙华公墓时,很多人还不认识他,但到了1958年,一部《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全国上映,“李白”的名字不再是唐诗人专属。
然而,李白真正的人生经历要远比电影展现出的更恢弘、更庞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情报员
李白是湖南人,和毛泽东算得上半个同乡,他家境贫寒,早早地就出来做工,贴补家用。
当时,农村的地主还非常多,别看李白年纪小,对地主粮食、欺负奴役就十分看不惯,于是,他就自己写诗,把这些“蛀虫们”痛痛快快地骂了一顿。
骂完还不算,他又立下誓言,以后要将这些地主们推翻,让大家伙过上好日子。
当共产党军队到村里做宣传时,他就报名入了党,后来加入了工农红军。
这一年,他不过才15岁。因为聪明机灵,1934年,他就被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毕业之后分配到电台工作。
这时候,他发电报的技术已经熟练到家了,基本上没有他打不出来的字,也没有他不会操作的电报机,他还能将电报机拆了重组,然后装成和原来一模一样。
这些出神入化的操作为他后来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李白还有着极为纯正的共产主义信仰,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他始终不肯将电报机假于他人,总是一个人背着,爬雪山、过草地也紧紧地护在心口。
直到红军顺利抵达陕北,他整个人都瘦脱相了。
不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白坚信,“电台重于生命”,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
淞沪会战后,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敌日本人,上海首当其冲。此时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决定在敌人的心脏位置安插“信号源”,于是李白临危受命。
他的情报工作是做得最好的,延安固然重要的,但上海更需要他。
因此,李白被委派到上海开展地下情报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秘密电台。
这在当时,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因为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生命。
然而,李白丝毫没有犹豫,在他心中,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就是牺牲在战场上。
于是,在接到命令的当天,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此时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上海。
从此,一条上海连接延安的电波渠道联通起来,电报机的“嘀-嘀”声中,无数条关乎中华四万万儿女前途命运的讯号传送在中国大地上。
想方设法建起“红色电台”,历经折磨坚守“党的机密”
虽然“李白台”建立了起来,但如何保证电台不被敌人发现,保证发送电报的安全,成了李白首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是解决电报传输中的电波流。
这和电报机的工作原理有关,启用一台电报机,往往会传输大量的电波,由此会导致电流的不稳定,比如,引起电灯忽明忽暗,还有突然的跳闸或断电。
这些奇怪的现象很容易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也不利于长期维持电台。
于是,李白就想点子把电报机的功率降到了30瓦,这样虽然解决了电流不稳的问题,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电波无法带动远距离传输。
如此一来,“李白台”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它是连接延安的最重要枢纽。
没法,李白只能再想办法,经过反复的试验、研究,他终于摸索出一套发报规律。
——就是在每天零点到四点之间,趁着人们熟睡,敌人侦查不严的时候,用收音机天线作掩护,操作电报机发送电报。
这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发报的电波流问题,但却尽可能地减弱了电报机的存在感,只要敌人不仔细查看,就能保证传送情报的基本安全。
除了电波流问题外,还有日本人和王伪政府的不断骚扰。
在国民党军统的带领下,上海的几乎每一处都安插了奸细和探子,他们深入大街小巷,企图找到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们的踪迹。
对于从上海传输出去的电波,日本人和国民党对此是恨之入骨,不过苦于无法找到发报人,而在此期间,李白就和敌人们开展了旷日持久的周旋。
为了掩护李白的行动,党中央还专门委派了一名纱厂女工裘慧英假扮成他妻子。
李白平日里一面教裘慧英简单地发报操作,另一面积极地搜寻日寇情报,并传送至延安。就这样,两人的革命友情很快升温,在一年后,经组织批准结为真正的夫妻。
而裘慧英成长得也很快,她从丈夫身上看到了不畏生死的英勇气节,并暗自发誓,自己也要向丈夫李白看齐,做一个敢于牺牲自我的战士!
随着日本国际战场的升级,美国对日宣战,此前和英美人虚以委蛇的日本人彻底撕破了脸皮,公然占领了上海租界,而处于租界内的李白夫妇就这样落入了日寇手中。
为了保护党的情报网络,李白镇定自若地将电报机进行了拆解,然后迅速清理了现场,可日本人非常狡猾,搜到了电报机的零部件后,就逮捕了李白和裘慧英二人。
在狱中,李白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日本宪军为了撬开他的嘴,使用了电刑、棍棒、竹签、皮鞭和烙铁等等刑具,可这样的严刑拷打下,李白始终都没有松口。
后来,在将信将疑中,日本人接受了对李白的保释,将他们夫妇二人放了出来。
回家时,李白的脸已经肿得变形,身上没一块好肉,可他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志什么时候来?我希望早点工作”。
正是这样锲而不舍的坚持,“李白台”成为抗战期间最为重要的一道“生命线”,将延安的指示传送至上海及华东地区,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电波”。
为了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建国后,加害者全都锒铛入狱
从日本宪兵大狱出来后,党组织就将李白夫妇调往了浙江,这里相对来说更安全,李白也隐瞒身份打入国民党内部,成了一名报务员。
他化名为李静安,常常往返于江西、浙江一带,利用职务便利给党秘密传送情报。
因为他高超的无线电技术,国民党始终都没有发现他的身份秘密。日本投降后,李白再次回到上海,继续从事“李白台”的电报工作。
尽管行动十分隐秘,但李白的一举一动还是引起了国民党军统的怀疑,在最后一封电报发送完成后,一大波军警围住了李白的住所。
尚在屋内的李白用电报敲下最后一行字,“同志们,永别了!”,点击发送。
他猜到了自己的命运,但为了给尚不知情的同志们留下讯息,避免更多的牺牲,他必须这样做,以一人的牺牲换取更大的胜利,这就是他所坚持的“电台重于生命”。
在敌人的狱中,李白面对无穷无尽的拷打,都咬紧了牙关。敌人见他从他这里无法突破,就找来他的妻子、孩子,在他们面前惨无人道地折磨李白。
面对敌人的险恶用心,李白告诫妻子,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到了。今后我回来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回来,你们和全国人民一样,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在距离上海解放还有20天时间时,国民党开始了丧心病狂地大屠杀。
身在牢狱之中的李白随即被一辆军用卡车秘密带到了城外十几里的戚家庙,然后处以枪决。他牺牲的时候,才不过39岁。
在建国后,李白的事迹通过《永不消逝的电波》被更多人了解,而关于他遇害的真相也一直牵挂在人们心中。
陈毅就在给李克农的回电中写道,血债要用血来还!残害李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我们定要向他们讨还这笔血债!
在经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后,上海公安局找到了当时整理李白烈士审讯材料的国民党“在乡军人”,并通过他找到了破坏李白电台、加害李白烈士的主谋,叶丹秋。
叶丹秋,一名有着16年间谍生涯的老军统,双手沾满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鲜血,李白等人就是在与他的周旋中,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对于如此穷凶极恶的罪徒,公安局迅速采取行动,实行了批捕,并经人民法院判决,对加害李白烈士的叶丹秋等人实行了死刑。
由此,一场长达近十年的“红色电波”才算落下帷幕,而李白用自己稳定、精确的信号,向延安、华北,乃至全中国传送了无数封至关重要的电报。
而这位打入敌人心脏的情报员,就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尽管英雄已逝,但英魂长存,不忘历史,才能奋勇前进,将“红色电波”延续下去。
本文作者:何予遥
责任编辑:茶九
审核:蓝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背后的故事,70年后首次揭秘